營商有道: (在商言商) 心無旁騖 (一)

2018年9月
◇蔡志輝

中國歷史上有位八歲即位的康熙皇帝,可是他的龍椅並不好坐,因為當時清朝入主中原不久,人心未穩,全國還有許多反清的勢力,加上他年幼登位,需要四位輔政大臣協助主理朝政,其中有獨攬專權的鰲拜,他一直希望親政後可以剷除這個把持朝政的權臣,據說當時有親信對少年康熙說:「鰲拜黨羽遍佈朝庭,全國上下都有他的耳目和勢力,皇上仍很年少,將來還有很多機會對付他。」但滿懷雄心壯志的康熙認為時機已到,經過計劃部署,最終生擒鰲拜,為他主政國家除去障礙。
後來,引清兵入關而被封平西王的吳三桂,康熙認為吳三桂勢力割據一方,最終必成國家大患,因此計劃撒藩,據說當時大臣勸年僅二十歲的康熙:「吳三桂擁兵自重,饒勇善戰,如果撒藩可能會引起吳三桂作反。」
年少氣盛的康熙執意要撒藩,他對大臣們說:「撒藩亦反,不撒藩亦反」,最終力排眾議,宣佈撒藩,不久吳三桂以「反清復明」為名起兵作反,各路兵馬紛紛嚮應,聲勢浩大,吳三桂大軍勢如破竹,數月間,已經先後有八個省份落入吳軍手中,吳三桂親率大軍攻至湖南,此時清廷震動,當時達賴喇嘛出面建議清廷割地以息干戈,康熙一口拒絕,另有大臣主張誅殺贊成撒藩的官員以安撫吳三桂,康熙斷然否決這類建議,而且不甘示弱,並召集及調動各路大軍,誓與吳三桂一較高下,戰鬥到底。八年之後,吳三桂自立為帝,未幾病逝,三藩之亂最後被完全平定。
連串舉動還未能令年輕的康熙帝滿足,他繼續擴張他的領土,相繼收復台灣、三征噶爾丹、驅逐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推行多項有利民生的政策……甚至連外國來華的使臣回國後,也為這位康熙大帝歌功頌德。
這位令滿清統治盛極一時的康熙皇帝,絕非不納諫言的君王,他喜歡聽取大臣們的意見,經常與他們議政,但他一直膽色過人,判斷事情時果敢英明,即使滿朝文武七咀八舌,康熙帝總有自己的信念和想法,他相信自己的堅持和分析,從不輕易受人影響。
康熙帝是一位管理決策者的好榜樣,世界上有許多拿不定主意的人,他們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容易被他人說話所影響,因此,失敗和犯錯的機會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