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自由講埸

2018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教牧)辜創霖;(老師)黃熾明、董嘉雯、黃美珊;陳振宇、蘇美玲、橋樑、梁家如、周簡艷珍

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相信不少畢業生正如我一樣,為了前路而躊躇不決。
大學生,以前一代可謂天之驕子,現今獲政府認受的學士學位,比教育改制前增幅逾千人,再加上海外的精英份子直接與本地生競爭。因此,只擁有大學生的身份,不足以在人面前誇口。
說正題,眼望當下愈來愈多人具備大學資歷,為了起步更勝於別人,有為數不少的人,願意繼續攻讀高階學位。對學術界有熱誠的,大可成為研究生,與利益掛帥的社會隔絕。然而過來人明言從研之路無比辛苦,廢寢忘食的情況更是司空見慣,教人不禁嘆息。
自問成績見得人的,坊間亦舉辦不少修課式碩士課程,聲稱主要針對日後的工作需要,理論實踐兼備。若就讀全日制課程,僅消耗一年光陰,實在值得,遺憾是這些課程費用高昂,十萬有餘,試問家境欠佳的莘莘學子何以應付?亦要注意學校模擬的實踐經驗,與社會總有差距。若課程在該專業領域的認受性一般,倒不如先考慮就業,換取相關工作經驗吧!
論及就業,政府部門的工作令畢業生趨之若鶩。而事實上,部份大企業專門招攬應屆畢業生,開出具競爭力的入職薪金及福利,又承諾提供在職培訓,更保證不出兩三年能擔任中層職位。
然而此類「荀工」引來大量應徵者,面試經驗較少的學生像自己一樣固然吃虧。假若在學期間並未有實習、畢業論文,以及兼職的話,完全是比下去,到頭來獲得一份未如理想的工作。欲想進修自我增值的話,暫且把時間、金錢、意志力等考慮因數擱在一旁,能否重新適應院校的學術氛圍才是重點。
總括而言,具備更高學歷以及豐厚的相關工作經驗,是晉身上流社會的必要條件;工作、進修的先後次序是眾大學生所思量的。惟有將此事交托主,讓衪主宰人生路向!


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將升讀小六的學生,我很喜歡放暑假,因為我可以有時間玩耍,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開學後,每天我要做很多功課和温習,根本沒有時間可以給我放鬆。放學後,我要用二至三小時參加補習班,跟著用三小時完成大約七至九份功課,然後花一小時溫習課文,因為中默和英默分别是每星期兩次,還有不定期的測驗及每年三次考試。
其實,每天我真的很累!老師不停灌輸知識給我,當我未完全明白的時候,卻要學習新的課文,緊接默書、測驗、考試,我只能不斷背誦與牢記來應付。
如果可以減少上學時間,加入活動學習,以及有游泳班,這樣我就喜歡上學了!


我覺得香港教育制度是失敗,教統局不會因小朋友學習能力弱,就多給他們一些資源,比如幫他們補習,讓他們的進度能趕及。反之,他們會分精英班,給予這班資優生更多的資源,令他們成績更上一層樓;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便放棄他們,任由其自生自滅。這是一個商業社會的做法,當一件產品銷路差,商人自然產生放棄的念頭;若果商品在市場上成功,他們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去生產,務求令公司賺到更大的利潤。此外,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時間實在太少,他們不求學生理解,只將自己的工作完成。因為他們需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而變成每課他們都不停地追,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教識他們,這是填鴨式教育,跟工廠的分別不大。
至於女兒的前途和出路,我是極度擔心。當年香港政府為了降低失業率,而推出副學士,自從教育普及化,隨處可見身邊的人,不是副學士,就是大學生,現在可能做個文員都是大學生,學歷隨之貶值了。不同以前70年代,這時有生產業及服務業,現今的工廠都所餘無幾,大部分已變成商場,又沒有新類型的工作,只有服務業、金融業、地產業。所以很多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原因是根本上就沒有那麼多工作,就算是碩士畢業也沒有太大作用。倒不如去讓她讀自己喜歡的課程,給她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樣孩子會開心,不用好像主流科目般,與別人競爭與比拼,因為還有太多人比你更好,即使贏了,卻沒有意思。只是如果她喜歡主流科目,就沒有所謂。
不過我自從信主,返回教會之後,是有些不同,原來有很多事情是不能控制,基本上我比較著重孩子的品德,如果小朋友在品德方面,有良好的表現,他們會有規律做事,及給自己的計劃。好像《聖經》所說,「教養孩童,使他行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感恩天父爸爸在我成長時,帶領自己走當行的路,我相信小朋友在主的懷中,會有喜樂平安,並慢慢結出聖靈的果子,在天父爸爸的扶持下,及看守的孩子,對學業或者品行方面,有一定的支持。儘管我對女兒的將來,仍然有些憂慮,但我相信神會給我孩子最好的東西。


今年兒子大學畢業,回想過去神怎樣引領我們,學習信心交託的功課,又再重現腦海。當年在中一派位放榜那天,回到學校領取派位結果,「真的瘋了!」兒子一向勤奮好學,成績卓越,為何多間所屬機構的中學,連一間也沒有被派上?全級第一名學生,竟然落得如此地步!師長們亦感心痛與無奈,校方主動撰寫多封推薦信也作罷了,兒子挫敗感的情緒已潰堤,家人唯有從人事方面找出路。可是錯綜複雜的處境,盡不如人意,註冊期限已到,因此只好先作留位,然後再打算。
踏進校園,已迎來親善熱誠的老師們,主動與每位學生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需要。溫言暖語融化了孩子的心,撫平了他的傷痛。回到家裡,兒子已作出明智的抉擇,而我頓時感悟:這不是神早有預備嗎?為何不甘心?禱告中不是說:「不求人的意思,只求神的旨意成就嗎?」於是我隨即認罪,求神寬恕。「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二十二章6節。
時光流逝,兒子又面對撰寫畢業論文,遇上一位教授建議他,研發一種草本植物。及後才知道沒有資料提供,一切從零開始,全家人日曬雨淋,找遍港九新界,都茫無頭緒。兒子日以繼夜,從網絡中搜尋資料,終見神的恩光,誰料這植物的外型,跟其他種類都很相似,並不合乎需用。之前已費盡了人力與心力,然而到整理、檢查階段,問題又來了,因沒有固定可使用的地方和器材,協助他的人放年假,教授經常離港開會。在沒有任何支援下,怎樣做也不見多大成效,懷疑及憂慮,消磨兒子的意志,沮喪得難以自持。「神啊!祢在哪兒?」兒女是神的產業,將他交回神手裡。後來轉機來了,教授幫助他借用其他院校,指導他撰寫報告,同時邀來另一位教授作鑑證,終於能鬆一口氣,真是神的憐憫。
最後,出乎意料之外的喜悅,震驚得兒子無法相信,論文的成績竟然是「A+」,真的無盡感恩!「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