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單親家庭狀況 母親多兼父職

2018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鄧玉蘭、鄭民豐、梁家如、周簡艷珍

2016年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單親媽媽數目為56,545人,而單親爸爸則有16,883人(圖1),即社會上父親缺席的情況,比較母親缺席更嚴重。另外,有77.4%的單親媽媽只與子女同住;但只有61.5%的單親爸爸,是只與子女同住的。說明較少的爸爸會單獨照顧孩子,即使照顧孩子,也較多有第三者協助幫忙。
從傳統觀念看,母親是照顧孩子的主力,因為女性會更細心,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弄得更妥當;所以夫妻離異後,子女跟著母親生活的情形普遍。而母親跟小孩的關係,一般都會較與父親親近;特別是年幼的子女。因為母親從孩子在母腹時,已經有緊密的連繫,比父親認識他/她早差不多十個月。

¿經濟狀況‧就業分析
此外,2016年與18歲以下子女同住的單親父親,勞動參與率為92.5%;而與18歲以下子女同住的單親母親,勞動參與率則有59.2%,反映較少的父親會放下工作,去當一個全職爸爸;即使一般家庭都鮮有父親照顧小孩,而母親外出工作。這都可歸因於傳統的價值觀,以及男士的入息中位數較高,這亦會導致單親父親堅持工作;2016年單親爸爸的收入中位數,為每月15,500元,而單親媽媽則為12,000元。
假若是非工作人口類別,即收入來自其他住戶成員的就業收入及其他現金收入(例如社會保障津貼),單親父親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0,750元,而非工作單親母親是11,250元 (圖2)。這樣,單親母親不外出工作的誘因,會比單親父親更大。再者,作一個雙職的單親父親或母親,是一個多麼高難度的挑戰,所承受的壓力是何其的大!
以上種種,都為孩子在父母離婚後,跟母親同住作出了一些合理的理由。

¿再婚情形‧男方較易
那父親離家後又怎樣呢?婦女事務委員會數據顯示,在2014年有6,198對新婚夫婦,是新娘初婚而新郎屬再婚的,另一方面有4,428對新婚夫婦,是新郎初婚而新娘屬再婚的(圖3)。假如一個父親離婚後孩子由前妻照顧,再找一個伴侶應該會比單親父親更容易。那麼父親離家後又有了新的家庭,可分配給前妻所生子女的時間會更加少,加上女性再婚人口較低,可見單親母親的孩子,能再有新的父親角色出現機會不多。若然再有,後父能將之視為己出,是不容易的事情。

¿贍養費用‧又拖又欠
另外,根據婦女中心協會2017年的訪問統計,超過6成的離婚女士,在收取贍養費時會遇到困難,當中超過9成都曾經被拖欠贍養費,有4成女士曾因贍養費被前夫辱罵。以上都可說明,男士離婚後對前妻家庭所需履行的義務,很多都不再情願去做;而贍養費是法律上所要求的,何況是沒有法律管制的事,例如是陪伴子女呢?
從上述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從傳統觀念,子女跟父母關係比較及經濟考慮,都造成離婚家庭的子女,多數都會跟隨母親生活。而離家的父親,都會不同程度減少對前妻家庭投入的時間、金錢及心力。從此,顯示出單親媽媽,對家庭及子女更負責任、更有親情。為此,我們對自強不息的母親,獻上我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