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反樸,能否歸真?

2018年4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19章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白話重讀:「去除了聰明和才智,人民就可獲得百倍好處。去除了仁德和義行,人民就可恢復孝慈的天性。去除了機巧和利益,盜賊就不會出現。以上三樣事物,只能文飾弊病,並不能治理天下。治理天下的方法,最終要使人民有所歸宿,就是回到質樸的生活,減少私心,降低慾望。」

回歸大道樸與素

本章承接前章,說明現今是一個「大道廢,有仁義」(18章)的世界。並且繼續解釋,各種仁義道德的觀念並非原先大道,只是人在失「道」後,自己建立的價值系統,冠以「仁義」之名。
「絶聖棄智」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既已離「道」,今日所謂的「聖人」和「智者」都不管用,雖有這麼多人指指點點,世界永遠管不好!
如果拋棄「次等」的禮教,返回至高「大道」,效果必勝千倍。只要「絶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就能產生「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盜賊無有」的效果。
究竟老子用什麼方法返回大道呢?就是返回「素」與「樸」。素乃未經染色之絲,樸乃未經雕琢之木。「絲」是蠶蛾之幼蟲吐出的分泌物,人類卻用來製成優質衣服。「木」是漫山生長的植物資材,人類取來製作器具。
衣服和器具,在「文明」生活本是不可或缺,但是老子偏偏說,二者不好,只有未加工的「原材料」絲和木才是最好。老子的「辯證」思想很清楚:今日的物質文明,不是真正的進步!

初心不足救文明

究竟這樣的文明有什麼價值?老子說,是「文」,即表面文飾功夫,沒有解決過問題。人類既已背離大道,所創製出來方法,也只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果不用「文飾」方法,即回到「素」與「樸」又會怎樣?老子認為,人心就會展現最「純浄」的本性,變成「少私寡慾」,私心和慾望減少,社會問題自會消失,出現一個「小國寡民」的世界(80章)。
人性的「純淨」,果真有如此力量嗎?老子對此沒有解說清楚,但在百多年後的另一位聖人荀卿(元前313-238),卻一口說定不可能!
《荀子·性惡篇》說:「今人之性,生而離其樸,離其資,必失而喪之……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逸),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意即人一出生,就沒有了應有之「樸」。人只會不斷追求享樂,如果任人性自由發展,世界必會大亂。
回到「初心」(素與樸)就可解決問題嗎?從荀卿看,此乃一廂情願,因為在人性中,根本「沒有」樸之境界。「反樸」,不一定能「歸真」!

私慾根源在罪性

真正問題卻在「私」和「欲」,這一點老子早已看出了。但是私慾從何而來,並且變成邪惡東西?按聖主耶穌之教,乃出於人之「罪性」。今日全人類正在步隨始祖的後麈,背叛創造萬有之主,只知尊榮自己,不知尊榮上主,這就是私慾的來源,也是真正「大道廢」的開始。希伯來聖典《創世記》2-4章,細說了人類怎樣遠離上主,沉溺於私慾罪悪。
起初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比別的受造之物有一個更大的心意,就是可以「代表上帝」去管理萬物。人類只要聽從上帝,就能管理得井井有條。上帝並且給予人類盡情享用物質的權利,唯一條件是守着「管家」身分,不要僭越上帝的地位!
但是始祖吃了禁果,表現出心中背逆,自此被逐離開上帝。始祖誕下長子該隱,他卻因妒忌而殺了弟弟。該隱後代雖在各地開枝散葉,不斷推進物質文明,如建築、蓄牧、音樂、鑄鐵等事業,卓然有成……可是這些成就並不能促進家庭的倫理,社會的和諧,反之使人類的「自我」不斷膨脹,世界充滿了爭奪、縱情和傲慢!
我民先賢皆想回復犯罪前之純全人性。老子說,應要返回素和樸,就是未犯罪前的光景,可是此光景已不復存在。荀子形容今日世人生活就是:「目好色,耳好聲……骨體膚理好愉佚。」
老子返樸,卻是未能;而荀子知道,人類返樸也無能!耶穌基督的救贖福音,就是要給人類打開唯一「歸真」之路,藉着基督回到上帝的懷裡。

[讀者互動]問題:你認為今日之人性,有回復「素」與「樸」的可能嗎?請將答案寄回或傳回本報,即贈《耶穌論語》(耶穌談話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