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服務: 「性」在有理 香港性文化學會專訪

2018年3月
◇梁家如

香港性文化學會專訪--我們正活在性泛濫的年代,婚前性行為已屢見不鮮:近年,不時聽見「跨性別」、「援交」、「偽娘」等名詞,其中同性婚姻合法化,成為城中熱話。我們正面對道德和倫理的衝擊,兩性、婚姻、家庭,甚至性別定義,都逐漸變得模糊,情況實在令人擔憂!為了遏止這股風氣的蔓延,香港性文化學會致力提倡健全性文化,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向市民大眾、老師、社工及學生等,推動整全性教育。

父母是最佳人選

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鄭安然說:「性教育是整個生命教育的導師,除了社工外,老師、教會導師、牧者和家長都好重要。香港及美國的研究報告,發現最好的導師是父母!但父母常為此事感到尷尬,尤其是亞洲人;若父母向子女提及「性」,都感到不安,更何況是老師呢?有見及此,我們到學校和教會,舉辦講座及發表文章,還會訓練社工和教導家長如何去講性、愛方面的課題。此外,我們利用網絡、網站等,傳遞正面的性文化和基督教的價值觀。」

青少年看同性戀

家計會發表同性婚姻案研究,佔整個人口的30%,其中提及青少年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比過去20年為高。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問題,鄭先生慨歎說:「總括經驗,其實青少年很重視愛情,對戀愛有許多幻想,感覺都是美好的。他們覺得同性戀是愛情的一種,所以他們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同性戀的愛情不是問題。儘管不是每個都有這種看法,但卻有為數不少的人,因他們的朋友當中,有喜歡同性的,故很難去反對,漸漸便接納了,繼而他們會推想,既然是相愛,同性婚姻都應該沒有問題吧!」
青少年對同性戀的錯誤見解,會導致未來的婚姻混亂,令社會倫理道德發生嚴重問題。實在令人憂慮!

其實她們渴望被愛

對於時下興起的援交,鄭先生指出:「雖然有部分沒有性行為,不過就像開發了市場,給渴望拍拖又肯付款的男士,與想在短時間內賺很多錢,願意陪他們的女孩,從而變成了交易。至於這班少女的背後原因,是為了享受自由自在、崇尚名牌的物質生活,但因求學階段未有經濟能力,希望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金錢。另外有些女孩需要愛和關心,渴求被需要的感覺等。由於她們多數來自破碎家庭,可能家長不是整天在家,她們以為拍拖便有人痛錫,那麼援交既有人愛錫、又有錢賺,何樂而不為?所以很快便進入這種關係。」

跨性別背後的因由

有關跨性別背後的的因由,根據精神診斷DNS Five,以前稱為G.I.D.(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對自己性別身分不認同的障礙;現在已改為性別焦躁症(Gender Dysphoria),又稱性別不安。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年幼成長時與父母的關係,父母形象令孩子產生誤解與困惑,慢慢引致心理障礙,甚至走向變性的路。鄭先生說:「他們的人生很痛苦,所以我們需要關心和協助他們,特別是父母的角色,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在孩童時期避免的,我們呼籲父母多抽時間陪孩子玩,給孩子多些愛心和資源;避免造成孩子有性別心理障礙。因如性別心理障礙根深蒂固,情形就很困難了,可能最終要做變性手術。」

原來偽娘是這樣的

此外,偽娘通常是不承認自己有病,他們覺得自己喜歡就可以。有部分出於貪玩,好像轉工般,感受新的生活體驗及嘗試;有些人更再進一步,希望得到社會認同,甚至改變整個社會的制度。今日許多政策同性別有關,當中涉及私隱的,例如洗手間、更衣室或者政府轄下的中心等。跨性別政治運動中,在美國他們不認同進入殘疾人士廁所,因為好似被分隔;較為特殊的認為自己是女性,而要求進入女廁,還不要叫他們做跨性別,直接叫女人就好了,但他們滿臉都是鬍子。

婚姻是一生一世

以上的情況,鄭安然繼續分析:「青少年認為現時的個人自由、價值觀、道德觀等,十分保守落伍。無論是性革命、性解放文化,最終他們在身心上都會很後悔。我們想守護家庭和生命價值,保護下一代,讓他們擁有真正自由,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享受上帝所設立的婚姻,是一生一世的愛。眼見離婚家庭的子女、同居而沒有婚姻保障的受害者,過著艱難痛苦的生活;無奈社會卻很少提出,甚至信徒或教會亦很少關懷。因此,我們積極推動性教育,影響年輕人的整個文化。然而我們是小型機構,冀望得到更多的教會支持!」

懇請各位同心禱告

對於未來的路向,鄭先生表示,「香港性文化學會主要是文字教育,故此希望能做較前線的工作,譬如成立同行小組,與青少年及家長分享關於拍拖、戀愛的看法,若有感情煩惱疑問,我們願意與他們分享及分析各種情況所帶來的後果。除此之外,牧者和團契導師方面,會開辦培訓課程,甚至講道訓練,在講章內容中融入對性文化的研究,增強說服力。
「與此同時,我們想藉著網絡、網台,從心理學上研究甚麼是曖昧、暗戀等感情題目,吸引青少年收看之餘,亦教導他們健康的戀愛關係。這是屬於網絡的發展,對現時社會有很大需要。不過拍片的器材要動用大量資金,我們會舉辦籌款活動,盼望有感動的弟兄姊妹能出一分力,並為活動代禱,讓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建立健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