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江山如「話」一本地理教科書

2017年12月
◇李碧如

從圖書館借來一本《香港地理》小書,副題很有意思──山海依舊風物在,令人生出種種遐想。書的封底內頁印著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二月初版,編著者蘇子夏,我對他沒什麼認識,卻認得發行人王雲五。王雲五是自學成材的著名出版家,二十至三十年代主理商務印書館。這書由他發行,應有質素保證。

根據2015年的出版說明,蘇子夏是商務印書館的編審之一,戰時隨著職工們南來香港,以香港為基地繼續編印之前在上海已開展的《地理學叢書》,若不是來到香港,大概也未必會為這個蕞爾小島編什麼地理書。

編寫此書期間,編者即將大學畢業的兒子,因病突然離世,《禮記》載「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子夏因喪子哭盲眼睛),遂改筆名為子夏。在喪子的巨大悲痛中,仍能編出這質素極高的小書,難怪商務同人都尊稱他為「老夫子」(不是漫畫那位啊!)

書的初版有弁言,開宗明義指編製目的在為香港中等學校作地理教課補充,亦適用於高級小學。以我多年教常識科的經驗,這本書編得實在好。文字簡潔具體易明,譬如書中講香港溫度「居亞熱帶之內,但有海風之調和,故夏季不過熱,冬季不酷寒,其氣候實較中國內地許多地方為良好。」最後一句,顯然是編者主觀比較的結果,但讀來便容易入腦。又好像另一節講述「域多利港」,第一句就說「是世界最大,最美麗海港之一。其實,就大小與風景而言,惟澳洲雪梨埠與南美巴西國里約熱內盧二港,尚可與香港域多利港相比擬。」這樣高度評價,學生讀來自豪感必油然而生。

從前的教科書讓人讀得津津有味,能不慨嘆今不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