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人心慾望不止足!

2017年9月
◇姚錦燊

老子《道德經》12章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白話意譯:鮮豔的色澤會令視力受損。刺耳的音飾會令聽覺受害。濃烈的味道會使味觸受傷。騎馬打獵太多了使人心不覊。收藏稀有貨品太多了,會使心思偏頗。所以,聖人只會去照顧身體的有限需要,不會去追求那些無盡的感官滿足,他們摒棄試誘,保全純真!

本章談的是慾望。在自然界,慾望本是生物維持和延續自己生存的動力,如果各種生物只像山水石頭,就不會出現這個生生不息的世界。如《禮記》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慾和性慾是生物維持繁衍的方法。

但是慾望確實帶來世界的苦病。「五色」,指青、赤、白、黑、黃,代表色澤,眼睛會過度受到刺激。「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代表音韻,但是過度縱情,美音會變成噪音。「五味」,指酸、鹼、甜、辛、苦,代表美食,過度吃用使身體不好。「馳騁畋獵」即騎馬打獵,本句形容人們玩物喪志,把勞動狩獵的生活,變成以殺生為娛樂的遊戲。「難得之貨」一句,是指人們在追求生活必需品如陽光、食物、衣服等以外,轉為鑽營金銀珠寶,滿足虛榮心理。

以上所說種種,君不見在今日社會,人們早已用上合理化的借口,使現代很多不正常的事情,變成了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只為滿足人的慾望?

老子指出人類的慾望已偏離正軌,但他並沒有為正確和不正確的慾望,劃出清楚的界線(這條界線也許永遠不容易劃出來)。

究竟慾望之於人類,應佔甚麼位置呢?

老子提出了一個分辨的原則:「為腹、不為目」,慾望可分成兩個層次。「為腹」指吃進東西養活身體,也就是說人要照顧自己。身體知飽,所以肚腹的慾望也有限度。第3章說:「實其腹⋯⋯強其骨」,若能強健體魄,便更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為目」是一種「心」的慾望,眼目不斷向外搜視,心神不斷向外追逐,為要滿足心中的「佔有慾」。因為人心永遠填不滿,所以心中慾望永無止境,人們會不斷想方設法,去得到自己未得的東西!
那麼老子所嚮往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樣的呢?是一個「樸」字。28章說:「復歸於樸」;57章說:「我無欲而民自樸。」

樸指甚麼呢?就是沒有雕琢過的木頭,用指未被慾望遮蔽、原初的「純真」人性,這種人性不會去不斷地追隨慾望。

質樸的人性,究竟從哪個時候開始被慾望遮蔽呢?老子沒有解說這個。但是耶穌聖教卻啓示我們,質樸的人性被損掉,始於人類離棄上帝!

離棄上帝的人類,被「驕傲」障蔽了心思,不願意接受上帝的指派做上帝的僕人,好好「管轄海裡的魚、天上的禽鳥、牲畜,以及全地,並所有地上爬行的爬行物。」(上帝之所以這樣恩寵人類,給予這個光榮任務,是因為在各樣生物中,只有人類是按照上帝「形像」創造的。)

擁有上帝「形像」的人類,本可在天地之間,無憂地生活,無慮地工作,去完成對世界的使命!
那劃破人類知足之心是什麼呢?就是上帝的仇敵魔鬼給人類的試探,叫他們自己要追求「像上帝一樣……有智慧」!

人類不甘於做上帝的僕人,自己要成為上帝,第一宗背叛上帝的惡事便發生了!自此人類就跌落了無底的慾望深洞,要憑渺小的自己,取代無窮的上帝。他們便只能用自己的官感去捕捉世界,用物質去填補心靈,但是永遠不能得到滿足!

[讀者互動]問題:你同意人類無止境的慾望,是來自人類棄掉永恆的上帝嗎?為什麼?請將答案寄回或傳回本報,即贈《耶穌論語》。信仰交流可電傳:kamsinfo@hk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