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科學與信仰) 全能者的大石頭

2017年9月
◇黃小石

全能者能不能創造一個大石頭,大得連祂自己都舉不起來。如果祂能造,那祂便舉它不動,故此祂不是全能的;若祂不能造這麼大的石頭,祂更不是全能的(不會造這麼大的石頭)。無論如何祂都不可能是「全能」的,所以一位「全能的上帝」是不能存在的。不是嗎?

以上是一個「悖論」(Paradox),這類的悖論起源甚早,在西元前4世紀,希臘的哲學家就提出了這類的想法。如果世上有苦難,那麼一位「全能全愛」的上帝就不可能存在;若世上有不平,那麼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就不可能存在。這類的悖論似乎已經證明了「全能的上帝」是個不合邏輯、不合事實的概念。這類的論證有兩個「罩門」:這些辭句,「全能」、「全愛」、「全善」…… 都需要仔細定義才能開始推斷;並且我們得可以先看看「悖論」是什麼。

真理悖論

有一類的「悖論」稱為「真理悖論」(Truth Paradox),非常有名。筆者最先遇見這悖論是在六O年代《今日物理》(Physic Today)的月刊雜誌上讀到的,於此再與讀者共享大意:話說有個媽媽在尼羅河邊洗衣服,水裡上來一條大鱷魚把她置在身邊的小娃娃叼走了,這媽媽急忙求情說:「鱷魚先生,請你把孩子還給我,我只有這個娃娃。」這鱷魚深通人性,心想人都不老實,便說:「妳若說一句千真萬確的實話,我就把孩子還妳。」不料這媽媽是個哲學家,回答說:「鱷魚先生,我知道你會把我的孩子吃了。」鱷魚一聽,正中下懷,立時要把這孩子吃了;忽然想起一事,暗說一聲「慚愧」,若把這孩子吃了,這媽媽說的就成了一句千真萬確的實話,按他們的約定,牠就得把孩子還給這媽媽。牠正要把孩子還去,心想「不可」,因為若把這孩子還給媽媽,她說的(你會把孩子吃了)就不是真話,這下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著了這媽媽的「兩難式」圈套,目瞪口呆,不小心孩子就給媽媽搶回去了。這就是「真理悖論」這「真理悖論」有時又稱為「騙子悖論」(Liar’s Paradox),就是一個總是說謊的大騙子對你說:「我總是說謊」,他有沒有在說謊?他這句話若是真的,他就不是一個「總是說謊」的人;若這也是一句謊話,他就告訴了你一件真實的事。所以他就不是一個「總是說謊」的人了。所以他這句不能是真的,又不能是假的,這「兩難」的狀態說明這個「悖論」的本質。

這悖論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一個總是說謊的人,不可能說「我總是說謊」,這句話與他是個「總是說謊的人」的定義不合。我們若假設他是一個「總是說謊」的人,就不能又同時假設他會說「我總是說謊」,這兩個假設是互相衝突的,所以不能同時存在。一旦這一生說謊的人說了「我總是說謊」,一時固然很爽,但是卻因爲多嘴,就落得「英名掃地」,此後就不再是個崇高的一流大騙子,而成了一個普通的騙子了(真正厲害的騙子絕不多言)。厲害的騙子也不自己吹牛,而是等別人來說他是個「總是說謊」的人;別人說的這句話沒有邏輯上的問題的。這鱷魚的問題是:牠不曉得其實牠所提出這不吃孩子的條件,是「騙子悖論」的化身,「真的」假,到底是真還是假?想要吃就當少多嘴。

再回到「全能者」能不能造一個石頭重到祂舉不起來。我們有時不經意地以為只要把一些字聯在一起都是有意義的,其實不然。上帝「全能」的意思(定義)就是說無論多重的石頭,祂都造出來,同時上帝「全能」的意思是無論多重的石頭祂都舉得起來。「全能」與「造一個重得舉不起來的石頭」這句話是矛盾的,所以這句話是沒有意義的,正如「一個有四個角的三角形」一樣,是句沒有意義的話。

全能者

按照上帝的屬性,祂有許多的事都不能做,這不是祂全不全能的問題,而是定義的問題;按上帝多次自我啟示,祂是「信實的」,所以上帝不能說謊,因為祂若說謊,祂就不是「上帝」;同樣的,上帝也不能造一個有四個角的三角形,因為上帝是人理性的來源,四個角的「三角形」是個不合理的概念。

我們若相信上帝存在,我們就相信祂就有一切實存(reality)的一致性,意思就是祂不會自相矛盾的。也許我們不能了解實存一切的屬性,就如我們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世界。愛因斯坦以「上帝不擲骰子為由」,不接受量子力學的立論,並想盡辦法來證明量子力學終究是自相矛盾的。但是他所建議可以證明量子力學會導致自相矛盾的實驗,結果都不如愛因斯坦所預期的,量子力學我們雖然不能都懂,但是它有不能推翻自我相容的一致性,愛因斯坦不喜歡量子論,但是連他也不能推翻這奇怪的理論,因為宇宙的實存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得多,何況創造宇宙的上帝呢?聖經說:「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這裡「有上帝」的原文為「上帝是」(英文翻譯為「GOD IS」),就是上帝存在,祂就是祂自己所說的。所以當摩西問上帝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上帝回答說:「我是」(英文翻譯為「I am that I AM」,中文則翻譯為「我是自有永有的」)就是這個意思。

多重宇宙論

悖論是哲學上一些難解(或是無解)的問題,當我們遇見我們解不出來的問題的時候,頂多說明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量子力學的結論其實是數學的結論,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我們所「發明」的數學,是不是真的能完全不誤地代表實存的真相,若真是如此,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大的奧秘。目前物理學家多採取這個立場。

在1957年美國物理學家埃弗雷特提出「多重宇宙論」(multiverse),每當一個量子轉換的時候,一個新的宇宙(包含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態)就產生了。宇宙的數目可以高達10500個,比整個宇宙中的原子還多10400倍。當年沒有人留意的宇宙模式,現在成了主流。就是說,所有可以存在(與量子力學公式符合的)的狀態,實際存在於其他不同版本的宇宙中。

穿著科學的外衣,什麼論調似乎都是可信的。然而一位創造萬有,全能、全善、完美無缺的上帝,我們反而覺得無法置信。其實我們一旦有了「完美無缺、全善全能」的上帝的概念,其實這上帝就似乎必需要存在了:因為若祂不存在,就是「美中不足」,不再是「完美無缺」了,難道這比「多重宇宙」論更難以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