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走出暴力的陰影

2017年9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梁家如、伍志婷、袁素萍、李懿、陳泳薇及周簡艷珍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用來溝通的渠道。家庭都因著溝通才得已建立。如何表達與運用,則視乎當時人的演繹。

欣婷出生在一個窮困的家庭,父母需要在外邊工作幫補家計。她被迫要寄人籬下,幸好寄住的家庭是一對有愛心的夫婦。當她到了上學的年齡,才知道寄居的家人,不是她真正的父母,她很傷心和恐懼,而父母環境已有改善,她必須要回家居住。

回家後,每天心裡都很驚慌,父母常為小事而在家中時常吵架。有一天,她按不住便大聲哭出來,媽媽竟然甚麼都沒有問,只說 :「唔准喊,喊衰晒。」 欣婷聽到後,用媽媽給她的手巾抺乾眼淚後,不敢再哭。跟著坐在床邊呆呆地看著書本。

時間飛逝,每天的吵架聲已訓練到欣婷變得麻木。在家中只會做應份而不被讚賞的事,就是家務及功課。

恐怕再一次被拋棄

欣婷高中畢業,她選擇了會計作為職業。有一天,公司有個男同事想追求她,他是一個基督徒。雖然她也覺得那位男同事的人品不錯,但仍選擇逃避。她心裡跟自己說 :「我是一個沒有資格被人愛的人,如果再一次好像小時侯,接受了人家的愛,之後因為某些原因再一次被拋棄,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再受得起這樣的打擊?」她又跟自己說:「家庭溫暖對我來說好像很陌生,真的有嗎?我很懷疑,不要冒這個險,反正維持現狀對我來說較為安全。」

很奇怪,當她越這樣想,反而更想去接受男同事的追求。她覺得自己好像患了精神分裂。工作開始不能專心而引致出錯。老闆見到她情況,便勸她放假。她惟有找基督徒好友敏兒的幫助,敏兒亦隨即找到牧師,諮詢他的意見。

建基在基督的愛

牧師覆了敏兒說:「首先要她了解自己問題所在,逃避弟兄追求是表面現象,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即是要整理成長過程對自己的影響,學習告別過去,寛恕原生父母,體諒他們可能也受原生家庭影響,以致養育自己時也帶著未處理的過去。告别過去,也要更新信仰,救恩不僅叫我們有永生,也讓我們有新生命,要肯定我們的新生命建基在基督的愛。」

「上帝救我們,不是因為做了甚麽,而是僅僅因為愛我們,我們是基督重價買贖回來的,我們的價值就在此,我們都是寶貴的,因為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地上的父母會有限制,養育上會處理不好,但我們天上的父是肯定我們的價值。」

整理內在對話

此外,牧師表示也要重新整理個人內在對話(internal dialogue)。「過去的說話一直影響欣婷,她內心會重覆那些對話,『我有資格被愛嗎?家庭有温暖嗎?』這類的說話不斷內在對話,強化那些觀點,令自己一直困在那裡,祈禱求神中斷以前的內在對話。換上例如『我是天父所愛的女兒呀!上帝會賜福我的家庭,基督是我家之主等等。』同時也建議欣婷和自己信任的教會牧者或導師分享,有同行者,為她守望。當然,如果有小組的支持就更好。」

面對自己的過去

敏兒把牧師的話轉告給欣婷,她聽了後,眼淚便湧出來,並願意重返教會,透過牧者的幫助,及參與教會裡的小組祈禱與讀經,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一段時間後,兒時的傷口得以痊癒,與父母的關係亦有改善,家中由歡笑聲代替了吵架聲。牧者亦讚賞她在教會裡用心的事奉。

工作稱職之餘,再面對追求她的男同事時,欣婷已選擇不再逃避,反而積極面對。在相處期間,一起去參與教會舉辦的講座及課程,在主裡彼此學習如何相處。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言25章1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