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生命教育 人生必修科

2017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梁家如、鄧玉蘭、陸小顏、陳泳薇及周簡艷珍

死亡是人生必經階段,自古以來,人類都有為死者安排告別儀式,讓親友弔唁。然而,從事殯葬業的鍾廣雄於完美句號基金有限公司任職幹事兼註冊社工,他指現時香港人普遍仍抱著傳統思想,認為死亡是不吉利,例如有很多人當完成喪禮後,離開不遠處便立刻丟掉吉儀,還有舉辦喪禮的家庭,避免參與太多聚會,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給別人帶來不幸,所以對於喪葬這些話題,一般都是談之色變。

懼怕死亡

為何那麼多人對死亡有忌諱?一般人恐懼死亡,是由於對死亡不了解,擔心死後往那裡去,死後的世界如何?這對於基督徒而言,死亡是返回天父的身旁,是一份的盼望。但人的死亡總是失落的,我們在人間擁有的一切都必須分離,我們捨不得世間的人、事、物,再加上死亡的形貌及死亡過程的恐懼,傳媒渲染的報導,以致讀者或觀眾以為死亡時一定是很痛苦,因而令人感到恐懼。

死亡教育

要改變這些觀念,唯有從死亡教育入手,而完美句號基金就是政府註冊的非牟利殯儀機構,積極推廣生命教育活動。鍾幹事表示,有不同的機構找我們舉辦生死教育講座,「如受眾是長者的話,我們會多談處理遺囑及葬禮安排的事,而對於年青人,我們的焦點會集中探討死亡,從而啟發他們珍惜與尊重生命;至於教會團體,我們會加入信仰的元素,亦會不時舉辦工作坊,讓普羅市民對死亡有更多認識,從而減少他們因為不了解,產生負面想法。」

鍾幹事指,一般受眾的反應很正面,但仍有部分市民感到不安,譬如他曾試過從棺木裏拿出十字被,掀起蓋在參與者身上,參與者的反應較大,因為他們認為這跟死亡扯上關係,但實情這被子只是一塊布料,但卻被標籤。不過,有些參與者表示講座很有意思,希望機構可以舉辦更多的生死教育課。

鍾幹事續指,政府每年都會通過撥款,給社福機構作生命教育用途,其中有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該會資助以「生死教育」為主題的活動,亦協助喪親家屬處理哀傷情緒,除為公眾傳遞生命無價及珍惜親人的訊息,又安排長者參觀墳場及殯葬設施,打破他們對死亡的忌諱,從而妥善策劃個人善終事宜。

「我發現近年談及生死的風氣不斷增加,早前突破出版了一本《最後的房子》,講述殮房運作和法醫的工作;香港電台也曾播放一系列有關死亡的節目,其中有一集談及遺體化妝師如何處理面容受損的工作;另有報章訪問一班仵工及土葬工人。他們的描述很正面,對我們推廣生死教育的機構來說,這是相輔相成的,其實殯葬行業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神秘。」鍾幹事補充說,冀望有更多新人加入他們的行列,為行內帶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