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艱鉅的和平之路

2017年7月
作者團隊: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梁永善牧師 基督教銘恩堂創堂牧師, 梁林天慧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
顧問團隊:許朝英先生 宣道出版社榮譽社長, 李炳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有限公司牧養總監

今年香港的天氣特別酷熱,夏季好像提早到來,不少市民皆提前外遊,試圖一避暑假的擠迫及昂貴的暑假附加費用。

國際局勢常在變

國際的局面在這段時間仍是瞬息萬變。南、北韓的持續對立;英國完成大選後需建立少數派政府,預料對脫歐等挑戰將面對額外困難;中東的局勢,卡塔爾被指以包容態度支持恐怖組織「穆斯林兄弟」和伊朗,而被阿拉伯五國抵制;媒體也不斷展現美國前聯邦調查局局長指,特朗普如何要求他停止調查蘇聯干預大選,前局長相信自己被免職與這事有關。這些都叫我們想到當權者如何用盡方法保住權位,已屬見怪不怪!

這些看來是天各一方的新聞,其實都在告訴我們今天社會的多元衝突。在英國,支持脫歐和支持留歐的市民都無法以理性說服對方,大選後的英國國會隨時變成「跛腳鴨」政府。中東的爭拗,已拆毀了伊斯蘭教的大合一的神話。在美國,特朗普使擁護他和反對他的人的距離愈來愈大,成為美國的穩定性的嚴重考驗。民主選出來的政府不一定能團結民望,如果當權者在上位後不細聽社會不同群組的訴求,政府隨時成為分裂人民的源頭。

香港爭拗不斷

回到香港,各種的爭議也日益熾熱。暫且不談政改這炙手山芋,社會中各群組的要求也日益明顯。以長者為例,社會中長者數目不斷增加,而醫管局需加增收費叫人擔心。近日有年長的老翁涉嫌因要照顧重病的妻子而殺妻,隨後自首,此事反映港府的社區安老福利政策欠缺合理的地區服務配套,䕶老院舍宿位長期短缺、輪候時間過長,而社區的支援服務的覆蓋面及數量均不足,叫長者求助無門。今日的香港家庭已經要承擔沉重的支援及照顧角色,政府呼籲市民珍惜香港,參與建設,市民卻渴望有一個更有保障的社會,叫在此居住者建立歸屬和認同。

另一邊廂,在不少學生和老師的反對下,政府一意孤行的推行小三基本能力評估,引來社會不少怨聲。本來為小學生進行學術評估並不一定是壞事,但評估成績成為學校排名的工具時,就難免會變質,就算明言不需操練,學校也會有很大的壓力直接或間接地操練學生,以提高學校的地位,而部分家長和學生也因此大聲抗議罷考。從學校到政府,教育的重點似乎都是要培育一批精英,而不是去孕育每一個小孩獨特的潛力。

厚此薄彼

香港回歸二十年,市民知曉有國家領導人來港更會有盛大的慶祝,可惜的是時至六月中仍未知詳情,更得知只有某些親建制議員被早早知會出席此等特別宴會,而某些議員卻不在被請之列,這種厚此薄彼的行為只會加深社會的撕裂。如果政府堅持這種「益自己人」的行為,政府將會變成另一個利益團體,難以說服人民,政府的決策是為大眾利益而作;沒有了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信任,本來利民的政策都會帶來無盡的爭拗。

其實,香港能在廿年前回歸中國,順利過渡,雖經歷風風雨雨,但都值得感恩。反思以色列的名君大衛如何提醒所羅門去排除異己,即使那些屢見戰功的將領(如約押)及至親如兄弟(亞多尼雅),也不能倖免於難(見王上二章),可見自古至今當權者最重視的並不是客觀的戰績和服務人民的實效,而是對王或在位者的忠誠(政治正確)。只不過,假如那份忠誠只是建基在利益之上,那麼忠臣隨時會變叛臣。

官民共同承擔

時至今天,香港有新的特首,林鄭月娥能否虛懷若谷,細聽不同社群的訴求?有錯失時能勇於認錯和革新?她能否把不同背景的賢士納入政府,而不是只求一群唯命是從的「馬仔」,以致政府能集思廣益,制訂出能平衡各方期望的良策。

反觀一般市民,是否只懂得提出利己的無數訴求?過去的日子多少人在各岡位上曾經為港付出?市民除了急於附和及斥責某公共人物的缺失外,會否也欣賞那些努力以整體社會需要為服務目標的官員、議員及大眾?希望問責制不止於「責問」別人,而是去學習如何同心同德地一起承擔,讓我們以祝福和代禱繼續在這裡服事。社會要達致真正的和諧,政府和市民都有責任。深願未來的二十年,香港能走上一條和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