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傳媒春秋) 齊柏林和他的記錄片

2017年7月
◇ 老冠祥

2017年6月10日,台灣著名導演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齊柏林的死,震驚台灣;他的死,代表台灣失去一位正直敢言和愛台灣的媒體工作者。

我們平時對記錄片不大注意,但記錄片導演的作品,往往對引起社會一些問題的關注,甚至具有歷史,科研等不可替代的價值,可說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以齊柏林獲獎作品《看見台灣》,從空中鳥瞰台灣的美態,也記錄了對台灣生態的人為破壞。2013年,《看見台灣》獲得第五十屆金馬獎兩項提名,並榮獲最佳紀錄片獎。

齊柏林生前,曾經空拍遠東集團旗下亞洲水泥(亞泥),位於花蓮太魯閣新城山的採礦場,5月時他把畫面傳給友人,拍下全景,感嘆的寫下:「比5年前挖得更深了」,引發社會關注亞泥的新城山礦場案。

2012年,齊柏林受台灣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製作《飛閱臺灣國家公園》紀錄片,獲得第46屆休士頓世界影展金牌獎。2015以「看見台灣,慈航天使」為主題,介紹海鷗救難直升機的身功績。台灣空軍司令部為感謝導演齊柏林及其攝影團隊對台軍的貢獻,派遣兩架C-130運輸機協助運送遺體,從花蓮送回台北。如果齊柏林《看見台灣II》,他更期望把台灣人的視野,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

在齊柏林短暫的生命中,他通過記錄片,仿佛成為「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和英國著名生物學家、BBC自然生態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的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的混合體。別了,齊林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