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師心童心)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017年7月
◇ 曹綺雯

不知從哪年開始,每逢七月總泛起點點鄉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七月,曾經充滿期待、興奮,如今卻無法棄掉疑惑、憂慮,且慢慢滋長出無奈與抗拒。

小時候家裡案頭常放著「國父孫中山先生畫冊」,圖文並茂,引得我經常翻閱。那時看到小小年紀的孫中山在鄉間把廟裡神像的手折斷,斗膽向神祇挑釁,厲害!這頑童難容於當時封建社會,家人急忙送他到老遠的壇香山去。到了花旗國被人取笑留辮子,他「咔嚓」一聲把辮子剪掉,這是忘宗忘祖的叛逆行為,他的「不顧一切」,令我這黃毛丫頭深感驚訝。最後,他走上革命的路;最後,他推翻了滿清政府;最後,他說:「現在革命尚未成功……」這篇國父遺囑,不知何故觸動著小小心靈,自然而然地背誦起來,朗朗上口。

80年代任教中三歷史科,教的是中國近代史,一段血淚史。憶昔當年課堂上一些畫面,難忘。當講及鴉片戰爭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廷逼使中國割地賠款,而香港就如此這般地成了英國殖民地。學生讀著這段「國耻」,竟有義憤填膺者說:我要做回中國人!當述及國父十次起義始能成功,其毅力、勇氣和識見,學生驚覺「一切得來不易」!再看到革命女俠秋瑾於行刑前哀鳴:「秋風秋雨愁煞人」,大家頓時沉默,黯然神傷。還有,當閱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在起義出發前寫的「與妻訣別書」:「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膻,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當時兒子五歲,而妻子正懷孕,明知此去無歸路,還是不捨地離去,情何以堪?不少學生潸然淚下。

談到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把山東的權益從德國手中轉讓給日本,中國政府竟似無力反抗。於是北京幾千名學生以當時破天荒的形式,遊行示威請願罷課,以暴力對抗政府,號召「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終於成功地逼使政府拒絕簽署。看著當年年輕學子熱血沸騰,坐在教室內的學生們特別激動。再說其後衍生的新文化運動,倡議民主、科學,並推行白話文運動。此刻,學生認識到前人點滴艱辛,驚歎:我們真幸福!

這是活活脫脫的國民教育,把歷史事實陳述出來,學生由衷地感動。世上沒有無原無故的愛,也沒有無原無故的恨。情由心生,實不用強逼愛國。如今何以弄至終日要年輕人愛國?
啊,七月的鄉愁,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