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中文似座山

2014年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謝陳惠珊、賴子通、 陳雅文、蔡忞、酈偉恩、徐秀珊、趙秀華、 鄧玉蘭、周簡艷珍

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早前發表的「少數族 裔教育工作小組報告」,少數族裔學生 求學時遇到各種挑戰,其中最大的是學 習中文;而中文問題亦衍生升學、就業和融入社會 等難題。現時,香港大約有36,000名非華語學生 (以南亞族裔為主),當中約40%的學生就讀主流 學校,其餘的60%則就讀非主流的「指定學校」。

中文差非愚鈍與懶惰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表示,少數族裔學 生較本地學生的入讀大學率28%為低,只有少於4%, 其主因是中文程度不足。那麼,是否少數族裔的學生 較本地學生愚鈍和懶惰?香港融樂會(Hong Kong Unison)售賣一款T恤,上面印有「我學不好不是我懶 惰」的字樣,表達了少數族裔學生的心聲與無奈。

難以掌握中文的原因

前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亦表示,教育局所 謂一視同仁的教學,其實犯了一個錯誤:沒有顧及少數族裔學生文化和語言背景不同,把一套完全 未經調適的教育制度,硬施於他們身上,致使他們一起步便已落後。

大部分少數族裔聽、說中文能力還可以,但讀、寫能力甚弱,許多中學畢業生只有初小程度。中文 是少數族裔的第三或第四種語言。除了中文,少數族裔學生還需要學習英文、普通話、家鄉話,甚至 法文等。同一時間學習數種語言,令學習的難度加深。再者,大部分少數族裔學生都在「指定學校」 上課,校內絕大多數是非華語學生,造成學校缺乏良好的中文學習環境。

教育局沒有制定適合非華語學生的課程和教材。香港教育學院關之英博士,透過觀課體驗,發現每間 非華語小學都有各自的課程,並且與中學沒有溝通,令中小學在接軌上常常出現問題。

任教少數族裔學校多年的叢麗明老師指出,教育局的《課程補充指引》,不太能 夠協助學校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而「調適教材」則以拼音教學為主(因此窒礙學 生認識中文字),而且對象為小學生,而非中學生。此外,教育局和書商,都拒絕 編制非華語課程教材。她便毅然自行編寫教材,包辦韻文、詞語、句子和短文等教 材,甚至自行報價,尋找印刷商印製。

少數族裔學生的文憑考試或會考,中文科合格的,萬中無一。近年,他們 多選擇應考GCSE和IGCSE,但其程度只及本地小學二至三年級,遠不能 應付升學、就業和生活。

「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政策

最近,香港融樂會發起「一人一信」行動,寄望特首盡快落實「中文作為第 二語言」政策,包括編制合適少數族裔的中文課程、教材、學習階段目標、有 認受性的考核系統,以及教師專業培訓,例如:非華語學生對部首、筆劃、聲 調、書面語與廣東話口語的分別掌握較弱,亦對中國文化認識較少,課程會 基於非華語學生的需要來設計。

融樂會也大力呼籲政府消除校內的種族隔離效應,使少數族裔能享有平等的 教育機會,學好中文,融入香港社會,脫離跨代貧窮,與港人一起追求夢想。

專題文章

(社論) 四海之內皆兄弟
融入社會的困難與挑戰
香港歷史文化見證少數族裔非凡貢獻
中文似座山
伸出援手 坐言起行 ──專訪少數族裔服務機構「烏都鄰舍中心」
南亞美食巡禮
印巴族裔生活點滴

2014年2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通識教育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免費活動消息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情人節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