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兒時味道) 懷舊缽仔糕

2017年4月
◇永仁

缽仔糕自小就吃,檔主用兩枝竹籤一插一推,整個缽仔糕就倒出來了,俐落簡便。以竹籤戳起來吃,糕仍是暖的,愛吃的就是這種簡單樸實的滋味。

以前流行車仔檔,在街邊叫賣新鮮出爐的缽仔糕,記憶中啡色有黃糖味的特別好吃。缽仔糕熱食比較軟熟、滑溜之中帶煙韌,從糕邊開始吃,邊吃邊期待着中間軟腍的部分,也是吃的樂趣。缽仔糕一旦攤涼了,糕身便會收緊而變硬,即使翻蒸,也不及新鮮的好吃。

缽仔糕除了有黃糖、白糖之分,還可分為有豆與無豆。當然是有豆的好吃,尤其還是小朋友時,總覺得愈多豆愈好吃,多豆感覺才過癮,長大了食無豆的,可以吃出糕的原味,但無豆的缽仔糕,又失卻了豆粒軟糯有咬口的食感,讓我若有所失之感,我這個麻煩人還是選擇有豆的,但「唔該少豆」!

記得初中時,經常和幾個同學在午飯時跑到外面買小吃,例如煎釀三寶、缽仔糕。想起來這些小吃大概也陪我渡過了好幾年,特別是會考的那一年,晚上溫習,沒有這些小吃,哪捱得下去。嘻嘻,所以我會考成績蠻不錯啊!至今人大了,間中也會心思思想買個缽仔糕來吃,緬懷味道的當兒,還有那竹籤!老闆以竹籤沿碗邊圈一下,使糕碗分離,戳來吃就是了。

缽仔糕是種叫人夢繫魂牽的食物,在《新不了情》,袁詠儀死前跟劉青雲說,她想吃缽仔糕,劉青雲半夜出去買了啡的和白的,但趕回醫院時袁詠儀已經走了;吳君如和任達華演的《歲月神偷》中,也出現了這一幕的場景……

缽仔糕起源於廣東台山,早於清朝已有記載。以黄糖、粘米粉所做,初期用瓦缽頭盛載,後來才改用缽仔,並加入紅豆,因而得名。到現在變成了香港街頭特式小吃,有店舖更加入綠茶、椰汁、朱古力等新口味,但我總覺得經典啡、白色是最好吃的,但近年在街上吃到的缽仔糕,味道已大不如前;缽仔糕上的紅豆少得可憐,甚至有些會以白色膠袋取代竹韱,完全失去了風味,要找到兒時吃到的味道甚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