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萬象更新 祈願香港的更新!

2017年2月
作者團隊: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梁永善牧師 基督教銘恩堂創堂牧師, 梁林天慧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
顧問團隊:許朝英先生 宣道出版社榮譽社長, 李炳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有限公司牧養總監

2017年剛來臨,現在又到農曆新年的時節,兩個緊接的新年,使人不期然盼望社會能夠有新的景象。大家對2017年的香港有甚麼願景?

很多香港人過年時都會祝賀別人「恭喜發財」,但「發財」不是香港社會今天最缺乏的東西。當然,香港依然有很多窮人,包括殊多「在職貧窮」的家庭,但他們貧窮的原因,多數不是基於經濟環境差,而是出於社會中各種結構性的不公制度,所以即使經濟增長加速,也未必能令基層人士的收入加增,或許只會使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勞苦大眾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零售旺丁不旺財

至於經商的市民,對今年的營商環境,其實都抱持著懷疑甚至憂慮的心態,美國會否進一步推行保護主義?中國又會如何出招防止資金外流?這些因素對新一年的營商環境會帶來甚麼影響?

零售市場又如何?近日見零售業推完一輪減價又另一輪,假日遊人不少,但往往是「旺丁不旺財」,商場不斷在裝修,正因小店頻密遷出,最吸引的是免費美食嘉年華,一早便塞滿了一家大小……

特首選戰如箭在弦

特首選舉即將到來,市民關心之餘只覺無奈,因為大部分港人都沒有票去選特首,但是否連表態的機會也沒辦法安排?西九興建故宮一事,爭論不斷,相信大部分市民未必抗拒歷史文物,只是覺得被知會得很遲,既然認為公共建設宜有諮詢,但設計已有詳細安排,而領導也指出計劃必須「向前行」,那諮詢得來的意見會起什麼作用?

面對這種情況,按邏輯的做法:市民可以集中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去作長遠計劃,總之自求多福?作為信徒,我們瞭解人性容易恃強凌弱,而每種社會制度均有其局限性,但2016發生過的事告訴我們,中央政府仍然有心善用香港的優勢,也昐望未來的特首在忠於國家的同時,也要取得港人信賴,我們可以繼續守著本港制度,甚至參與發聲捍衛:

● 以人為本的施政方針:保障老弱,拉近貧富差距
● 重視法治、尊重議會運作,推行公共事務按步就班
● 提升諮詢的透明度和層次,推進共同商討、一起承擔的夥伴模式
● 公共領域丶領導班子注重誠信、心存仁愛和擅於聆聽市民的心聲。

就如聖經舊約中的人物:但以理、所羅門、尼希米及眾先知,他們皆以無私奉獻的態度服侍自己的世代,努力建立健全的制度、居民能和睦相處的社會,正因上帝重視敬虔的信仰,也關心我們的家庭和鄰舍關係。

人氣新氣象

香港社會需要的新氣象,是一種「人氣」,就是能尊重和珍惜不同人的需要和盼望。無論誰人當新的特首,我們都希望他/她能夠尊重和珍惜別人對政府的批評,不會視這些批評為對特首的個人攻擊,而是看這些批評和衝擊,都只是多元社會的成長必需經歷的磨合。

另一方面,也期盼社會不同社群,在提出他們的訴求時,不會以把一切訴求都無限上綱,好像每次他們都是唯一剩下來的正義戰士,用甚麼攻擊方法(包括諸多人生攻擊),也是義無反顧的。不同的社群能積極表達訴求,是民主社會中應有的現象,但卻不用把持反對意見的其他社群,看成魔鬼的化身。

此外,願香港政府未來的施政也以建立「人氣」,或人道的社會為主要目標。無論是房屋問題、全民退保、環境保護、教育以至法治精神等議題,重點都是建立一個宜居宜工作的城市,讓不同階層和背景的人,都能有享受到香港人努力的成果。我們深信唯有建立一個「人氣化」的社會,才能讓人才留在香港,人才也是香港最大的資產。最終而言,人道的政䇿和經濟成長並沒有衝突,反而是相輔相成的。

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迎難而上,實踐信仰、以看自己合乎中道的心為香港守護,作榮神益人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