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香江 誰主浮沉

2017年1月
作者團隊:雷競業博士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副教授, 梁永善牧師 基督教銘恩堂創堂牧師, 梁林天慧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
顧問團隊:許朝英先生 宣道出版社榮譽社長, 李炳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吳思源先生 愛百合有限公司牧養總監

梁振英特首的退選,在香港引起極大爭議:究竟是誰出的主意?一時間眾說紛紜,十分熱鬧。

當然,眞實的原因很難猜測,更難向梁特求證,各論政者皆基於自己的一貫看法和角度各自表述、各抒己見,這些熱烈討論正好反映市民對時局的關注及對前途的迷惘。社會心理學指出,當人們陷在前所未經歷過或非常陌生的環境,特別有興趣向別人請示或請教,如此看來,社會上的熱烈討論屬無可厚非。

有資深傳媒工作者卻輕嘆:新聞原應注重報導事實,從業員該以事事求真的態度向市民闡述客觀情况,最好能囊括各種不同的觀點,讓觀衆以獨立思考自行判斷,反觀近日的新聞,媒體集中報導不同的從政者,對特首選戰的看法,或對某候選人的觀感,既無事實理據,連分析也欠奉,這種所謂的報導真象只注重滿足字數,或傳媒本身要吸引更多讀者、引來更多爭論等議題,卻未能增進市民對時事的認知及了解。

辨清報導的眞確性

剛結束的美國大選向世界揭示了傳媒絕對可以出錯、報導失實,以致過早確定民主黨將贏得大選!這些觀察提醒市民別輕信傳媒,更宜辨清某些觀點的出處及其眞確性,始付出信任(甚至動輒在社交媒體瘋傳)。

放下揣測

但從另一角度看,人性善變且複雜,一個主意可能源於多種看法、指示。別人的揣測和推敲未必具建設性,某僱員在工作崗位服務數年,但有新上司到任後兩星期便將他調職,我們可鼓勵他盡力去了解箇中的原因,以求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長短處,但上司未必願意坦誠分享,若僱員仍不斷揣測,容易變得主觀或負面,發展成一種疑病的症候paranoia,以灰色的心態去看人和事。這種思維或已發展成港人熟習的,對公衆人物以陰謀論分析,這些心態對我們要勇往向前毫無好處。既然,梁特首的退選、某候選人參選的動機等……眞實的原因很難猜測,更難直接求證,我們何不放下太多的臆測,積極地往前看?

按現時的形勢,特別當不少專業界別(如高等教育界、社福界等)選出支持進一步推動民主的人士,充當特首選舉的代表,即使市民深知要作特首:

1) 先要贏得北京的授權和信任

2) 熟悉政府運作,勇於承擔,但同時能體察下屬,知人善用、處事公正,得下屬信任和信服

3) 能有智慧地聽訟,包括能設身處地、謙卑的去了解不同的持份者,平衡港人和國家整體的福祉。如所羅門王向上帝所求:「確立和學習父親對上帝有忠信、公義、正直的心,善於了解、判別衆多百姓,分辨是非。」謙虛和關懷弱少的心,更是不可少。

4) 重視法治、程序、用人唯才:肯放下意見分歧,下放權力、認真地重建機制以落實廣泛諮詢、讓社會上各界別的有心人,可以充份善用言論自由,放心抒發己見,參與建立長治久安的政策。避免用人為親,只側重以政見作委以重任的準則,及東方人社會以權謀私的陋習。

5) 有誠信、以市民的福祉為先、以公僕的心去服務,而不是謀取私利,對異見者窮追猛打、以強勢先聲奪人。耶穌在世時,曾講述並示範僕人領袖那種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心腸,其實西方各國,包括英國均注重政府官員乃公僕的理念。舊約提到尼希米如何放棄接受省長,或地方權貴的俸祿,不為自己買田買地,如何重視確立制度、選拔有能力、有誠信者接任等。

對建制派委員的期望

然而,對於建制派的委員,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支持一位能聆聽和虛己的領袖。過往的香港政府強調行政主導,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政府政策都是由特首和他的內閣帶領,市民的責任是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建美好將來,而政府的責任是有效率的推行政綱;假如社會中對何謂「美好明天」有一個共識,也許這是個不錯的運作模式。

不過,今天香港是個真正多元的社會,對於「美好明天」的定義存著嚴重分歧,比如說,經濟發展和保育會有真正矛盾之處(雖然有時也可以有雙贏的方案),保持香港的本土身分和文化(不是指政治上的獨立)也會與國內更緊密的文化經濟合作有衝突,舉一個例子,不是每個香港人會為中國金牌運動員到港,而感到興奮。

香港最寶貴的資源不是背靠祖國,而是香港的市民(一群滿有動力和創意的人民),香港的「美好明天」也在於讓不同願景的人,能在社會中找到他們的崗位,作出正面的貢獻。下一任的特首能否讓不同派別的議員、政客都能投入共建政府的政綱、而非全盤傾斜於某方的利益?他能否走入人群中去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願,而非以一種「壁壘政策」,去懲戒反對他的所謂「滋事份子」?

對泛民派委員的期望

對於泛民派的委員,我們希望他們能珍惜辛苦爭取得來的三百多票。過去幾年,泛民的「鋒頭」似乎都是被一種負面情緒所驅動,「拆大台」、互相攻擊等情況常常出現;年輕議員以近乎辱罵的形式宣讀誓詞,事後又堅持沒有辱罵的意圖,實在難以取信於人。我們相信大部分的人投票選這些年輕議員,是希望他們能為立法局帶來一種新氣象,更有效地推動民主和民生的議題,而不是讓議會為了一些小動作而爭吵不休。

泛民的訴求不容忽視

梁振不會再連任,讓部份市民宣洩了一些負面的情緒,希望泛民能超越抗議不合作的精神,進而有策略地推動民主和民生的議題。目前還未知道泛民派會否提名特首候選人,希望泛民能展示一種異中求同的合作精神,不會選出幾位互相指責的候選人,而是能夠團結力量,推選出一位有公信力的候選人,提出一個既有理想又有實際可能的政綱,切實地給與建制派政治實力。縱然最終泛民的候選人,不能成為下一任特首,這大概是難以改變的現實,下一任的特首也無法忽視泛民所提出的訴求。

作為市民,我們可抱有信心和希望的心,知道制度的改變需時,讓自己看時局時少一份緊張,正因變幻原是永恆的;我們對領導別抱過大期望,因他/她們不過是人,他仍需要多人監察,而市民去表達素求、支持更是不可少。

最後但願我們能學到分開人和事,好領導要能力和理念兼備,不宜單靠魅力和空談。某人向我們靠攏、表現親民或是給你個人方便或好處未必代表他/她是上佳人選!求主帶領、保守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