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共育幼苖) 干與、參與?

2017年1月
◇黄少蘭

最近三個月,每星期六,帶著只有歲半大的孫子到遊戲小組。活動內容包括唱歌、聽故事、圖工和體能活動。起初的時候,孫子不大投入:唱歌没有跟著做手勢,聽故事没有「坐定定」,只顧到處「自由行」﹔圖工時間拒絕穿圍裙﹔體能活動没有耐性排隊輪候,又不按「規則」進行。

我並没有像其他家長一樣:當孩子呆坐没有做動作時,她們會把著孩子的手跟老師一起做﹔當老師問孩子問題時,家長會在他們耳邊重覆問題,提起他們的手要他們答問題﹔圖工時間不用說,家長的「參與」使作品生色不少﹔體能時間家長的「肉緊」程度更甚,差點没有現出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我的想法是參與不干與:給孩子空間,讓他可以在陌生的環境中觀察、摸索,讓他自己直接跟環境產生關係和感情,這包括甚麼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包括他熟悉老師的聲音、面容和指令。若果我重覆老師的話,他就會無所適從。如果我把著他的手做動作,他就會失去自己的意願。

兩、三堂之後,在家長繼續催促下,大多數的孩子仍然表現得「被坐定定,被舉手」。在第七堂開始,我卻看見孫子每星期都期待著上課的一天,每次自己提著「書包」進校園,咀裡叫得出老師的姓氏,與老師有眼神交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會跟鄰坐的孩子分享食物。這可能是不干與的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