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好好戀愛學堂) 愛人幾歲

2017年1月
◇李聰敏

在婚前輔導的其中一節,我和兩位準新人談到各人的成長歲月。傳統來說,輔導過程會透過了解男女雙方的原生家庭及成長經歷,以了解彼此間的性格、待人處事的態度和對婚後角色的期待等。

準新人在輔導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個講、另一個聽」的原則,一方細說成長的各個重要經歷,另一個就專心聆聽,反之亦然。有些情侶較少分享過去的生活,他們可以在這個環節中了解更多,有助將來的相處。而另有一些情侶相知甚深,又或識於微時,對於雙方的成長片段已十分清楚,在這個情況下,又怎樣協助他們有更深的體會呢?我就想到以另一個方式,嘗試到從頭腦的認知,轉移至協助兩人從「心」去認識對方。

內在小孩

我想到一句話:「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小孩。」不論是聖修伯里筆下那位永遠保留童心的小王子、分析心理學始祖榮格(Carl Jung)提出人格的一種原型為「聖童」(divine child archetype)、還是交流分析學中提出每人或多或少都有「小童」的自我狀態(child ego state),都不約而同地說明了每個個體,都被一個猶如孩童的情感狀態影響著。
這個內心的小孩會突然來襲,「她」充滿好奇、又極具創意、敢於冒險、率性自然、感情豐富,時而惹人喜愛,亦時而使人氣結,極具魅力。

當你決定跟所愛的人一起時,你就同時跟那個住在對方心中的「小孩」共處,即使對方大部份時間都處事成熟、情緒穩定。

「童」心同行

輔導室內,男女雙方都分享了各自的成長故事,我問:「剛才聽到對方的分享中,你最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段成長時期?那時他/她大約幾歲?」

兩人都在想出對方於某個時刻的狀態,可以是輕鬆自然的、是受傷的、是活力的、或是充滿渴求的……

「請記著那個年輕的他/她!親密關係最奧妙的地方,在於毫不掩藏情感,這是最迷人的地方,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情感,正是內在小孩的化身,不能用理說明,唯有感同身受去回應對方內心所需,內心深處才能被滿足。」我這樣跟兩人說。

準新人答應對方,當對方的內在小孩出現時,會好好去明白「她」,亦答應對方,日常中會好好照顧那住在自己心中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