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人間有情) 寂靜是金

2017年1月
◇賴子通

一拐灣,小島咫尺眼前。黛綠浮白,飛鷺盈島。鹿頸路近望鴉洲,如觀賞上帝在水中央的盆栽,一派生機,一片寧靜。撇下形役,突破樊籠,入冬造訪久違的鹿頸,就是來聽,來看,來悟。要知道我們身體億萬個細胞和血液,都存留著祖先十幾萬年生活在大自然的記憶,所以置身山水大地,總有一種無以名狀的鄉愁。

從粉嶺火車站乘56K專線小巴,約半小時便抵達鹿頸村口。由新娘潭路左轉入雞谷樹下,沿海邊漫行向谷埔進發。沙頭角海彼岸是深圳鹽田,高廈林立。不會羨慕對岸的繁華,還慶幸我們這邊仍屬郊野公園。走過羊腸小路,閑坐海邊水蝕銹色的砂岩,無焦距向海凝視……漸漸聽見沙沙的浪潮,和瑟瑟呼嘯的海風。忽地一隻鷺鶿凌空引頸嘎嘎,回音飄盪,幽谷空靈。淺灘幾隻白鷺金雞獨立,千般耐心守候魚蝦,絕對媲美「山中習靜觀朝槿」的隱士智者。

寂靜,不是沒有聲音,而是大自然重要的本相。聆聽寂靜,洞悉自然,篩脫塵想,碰觸靈魂。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指出「內在世界的寂靜是屬於靈魂的層次,而外在的寧靜則是一種想與世界更深度鏈結的態度。」由此我領悟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是與世界更深度結連的態度,以達至「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內在寂靜的靈魂層次。老子的致虛守靜,如同一轍。

往鳳坑村的海灘旁一叢蘆兜樹,枝幹如千手。看見它如長劍的勒葉,不期然想起童年時的玩意,割一片蘆兜葉屈成小盒子,就成了金絲貓(跳蜘蛛)的豪宅。攀過山坡時見樹藤交錯,也有衝動重施童年時學泰山抓樹藤盪鞦韆的故技。有誰不羨谷埔的啟才學校?不是指它1933年落成的歷史,也不是指它圓拱門柵和花瓶圍欄,而是它能日夜守望面前一大片的蘆葦。春夏的翠碧,秋冬的金黃,盡收眼底。芊芊蘆花,迎風搖曳,卓然獨立,亦相互簇擁。人生幾多個灣幾多個關,總得像蘆葦己立立人,多少的說教言語都被款擺的葦浪取代。不來親歷其境,你會遺憾。

耶穌常常在面對疲倦和壓力時,獨自退到曠野去禱告。祂深諳「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之道。寂靜是金,寧靜致遠。退到郊野,聆聽天籟,讓困頓的身心靈得到自我修復和找回力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