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 傳媒春秋) 香港人的 讀書人文條件

2016年12月
老冠祥

香港人的閱讀風氣低落一直為人垢病,據香港出版學會的「2016年香港全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去年有三成香港人一本書也沒看過。即使有閱讀習慣的香港人,撇除漫畫及教科書,每周閱讀中位數只有3小時。

筆者前幾個月在廣州,參觀了當地的「南國書香節」,這是廣州大型的書展,規模更勝香港會展的書展,參展書籍的數量和書展期間的講者都很有份量,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都有前來參展。

事實上,香港的人文條件比起很多地方都有優勝之處。例如根據「全球城市文化報告」(The 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的統計,香港書店人均密度屬全球之冠,平均每10萬人便有21間,比起充滿文藝氣息的17.6間的台北還多。報告指出,香港共有1540間書店,排全球第二,僅次有3800間的上海,比起有1134間書店的巴黎更勝一籌。開卷有益,大家不妨到本報選購一兩本有益的基督教書籍,作為給自己的聖誕新年禮物。否則,像最近香港一家專賣英文書的書店宣告關門時,才感到可惜,又有何意思呢?

香港公共圖書館每年借出5200萬本書,平均每名港人每年借閱7.2本書,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只落後於洛杉磯和莫斯科,也不算差。之前在電視上,注竟到說香港圖書館在買書和借書數量上,近年有下降的趨勢。吸引讀者看書的方法還是有的,今年廣州的「南國書香節」期間,廣州市民可以憑圖書証,在書展期間可以直接將新出版的兒童書借回家看。

筆者10月時參加了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在香港舉辦的年會,聽到其他華文地區作家的報告。相對來說,香港值得感恩,因為我們一直享有出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