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創意教育) 活出概念 @更新變化

2016年11月
雷玉蓮

表達概念的途徑先是語言,透過詞彙或詞组。若要全然瞭解某概念,就要有實際經驗的配合,而詮釋亦會有因時際遇的變化。例如「期望」一詞便有以下的闡釋:一位單身的退休女士說:「在退休之前,朋友說我身邊有不少侄兒們,壓根兒就不用怕沒人來照顧。但往後我發現不能有這種想法……。」筆者回應:「現在連父母也不再『期望』子女會頤養天年,下一代能夠負擔自己的未來生計已滿足了,何況姑姐?!」她認同說:「對呀,不可以存有『期望』,免得自己容易受傷,還要諒解未能兌現『期望』的人,或許也有諸般的困難而失信……。」原來經過了爭鬥的思想,果真讓人虛懷若谷。

另外,一名中四的學生說:「自從升上中四,我的壓力頗大。除了朋輩同學的競爭外,我爸爸竟拿一份職業專修科的學校簡介,叫我中六以後可考慮就讀,以我的能力,最低限度可以考取副學士吧……?」父親安撫兒子的「期望」,反倒成為他的壓力來源、打壓著其自信心。還有,一位升上小一的學生家長說:「我對兒子沒有什麼『期望』,只希望他能夠快樂地學習及成長。」我立刻糾正說:「你的話只說對了一半,若兒子在學校的成績不如理想,他有可能快樂成長嗎?」沒有「期望」可是沒有希望,如何與減壓的含意等同呢?在過去的年代,我們仍會因別人一句的「期望」說話,訂定出某些的目標和方向。可是,在生活節奏急速的今天,大家已沒有耐性等候或肯定「期望」終究能否實踐。它豐富的內涵,已被瞬息萬變的環境所取代,詞彙給人多了一層壓力的含意,已經今非昔比了!

然而,《聖經•羅馬書》十二章2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