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2016年8月

天倫樂:(好好戀愛學堂) 尋找好命婆
天倫樂:(創意教育) 活出概念@網絡之念
天倫樂:Lily 漫畫
天倫樂:(談婚論嫁) 還可更了解
天倫樂:(吾家八寶飯) 女兒性事


天倫樂:(好好戀愛學堂) 尋找好命婆

文/李聰敏

準新娘棠棠最近被提醒:在婚禮前一天,要由一位「好命婆」為她進行上頭儀式。她聽後不禁納悶,便向不同的人了解,怎樣的人具備「好命婆」的資格?

去年結婚的好友海迪說:「好命婆是與丈夫恩愛、家庭和睦、兒孫滿堂的女性長輩。我結婚當日,便是找了我的大姑母進行儀式。」

棠棠將此事告知家人,畢竟是家中的第一宗婚事,家人對許多傳統習俗,仍未認識透徹。一提起,媽媽好像想起來,只是下一步卻苦惱了。究竟家族中,有誰可以擔任好命婆這角色呢?

棠棠說:「媽媽,你一生的際遇都不錯吧?只是還未抱孫而已!由你做好命婆不是可以嗎?」

媽媽說:「不是吧?我帶大你們姊妹倆,過的都是緊日子,跟你爸爸數十年,在捱窮,哪裡好命?再者,怎會是由母親擔任好命婆的?太破格吧!」

有兒有孫的二嬸母

在旁聽著的姐姐提議,由二嬸母擔任好命婆,因為她有兩個孫兒。棠棠反對:「不錯,二嬸母是有兒有孫,但二叔早逝,也不見得太『好命』!」

姐姐再提議:「那不如找三姑婆,她上個月連曾孫已抱過。」說罷,就將社交網站一位親戚上載三姑婆家族的照片展示出來。

四代同堂的三姑婆

媽媽則說:「四代同堂真難得,三丈公看來氣色也不錯呢!不過,你看背景,好像是老人院,聽說三姑婆現在行動不便,怎好意思要她來我們家呢?」

棠棠回應:「當然不好了!不如找芯姨好嗎?她婚後生活無憂,一家人都和睦融洽,表哥事業有成,表姐又剛宣佈有喜,也算得上是有兒有女、又有孫吧。我最多買機票,請她從加拿大回港。」

生活無憂的芯姨

姐姐提醒大家:「芯姨仍在坐『移民監』,如果要回港,有很多考慮的,還是再想想有誰更合適吧!」

於是母女三人用了一晚去想「誰是好命婆」,可是費索思量,每個「好命婆候選人」總有些不完美的地方,而她們的結論是:由媽媽進行上頭儀式,為的不是她最好命,而是棠棠十分希望得到媽媽的祝福。

經過一晚討論,三人猛然明白到,一生當中及婚姻路上,不會有人毫無缺憾、萬事亨通,重要的是當有不如意事時,能想到自己「好命」的地方,亦有所愛的人同行,惜福、有情,才是幸福所在。

Back to Top


天倫樂:(創意教育) 活出概念@網絡之念

文/雷玉蓮

上月,專欄透過一對姊妹花在內地網站交友被騙情、騙財的遭遇,指出在地球村上聚集了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思想的人對事物的領悟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大家可以隨時利用網絡平台,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做自己認為是信念正確的事,卻不幸地被連結到不少的違法網站去,誤入圈套。

如此這般,信念在知識型社會裡,是否不再存在?我們是否無法在網絡世界內,建立起信念來?答案絶不,縱然傳播媒界經常混淆許多的事物,但亦能夠讓人從中獲得不少別具一格的網站資訊,給人適時的優質服務,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所持的價值觀,這乃人之天賦。正如筆者一再強調,在芸芸眾生的思維中,信念是最高層次、亦最難以明白的,它主導我們對事物的價值觀等等。

人類在認知的過程中,從基層的感性認識,開始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和特點抽象化,加以概括化,就成為了概念!它反映出我們對事物本質的看法和其屬性等的思维。一切想法的模式,便由此衍生,而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彙或詞組。當我們站在網際網絡上尋找路向,就必須把持最佳的詞彙、文字,以作為搜尋重點,又要小心,不能讓它隨意跑掉。

好像筆者時常提及的心意導圖(Mindmapping)概念一樣,你必須牢牢地捉住那主導價值的文字點子,因為互聯網可能在你稍不留神時,藉著一點功能的導引,就把你帶到另一個網站去、一個無遠弗界的領域裡。所以,「網絡之念」可以是「妄絡之念」、「惘絡之念」、「魍絡之念」、「莽絡之念」,亦可以為「蟒絡之念」也。

筆者祝願讀者都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族群,在使用國際互聯網絡的時候,分秒之間皆能保持覺醒,不致於墜入「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深淵!

Back to Top


天倫樂:Lily 漫畫

1

Back to Top


天倫樂:(談婚論嫁) 還可更了解

文/杜婉霞(好好戀愛學堂堂主任)dean@goodlovemovement.org

每次在婚紗展分享信息時,也希望幫助準新人做好婚前的了解功夫!

基督教界對婚前輔導並不陌生,因為很多出租禮堂作婚禮場地的教會,也會要求準新人進行婚前輔導,並以此為借堂的條件,希望新人明白在上帝面前立婚約的意義。但「結婚前先需要輔導」的觀念,一般人認為沒有必要,一來,因為結婚已花費不少,想慳就慳,二來,總覺得兩個人之間的事,沒必要找個第三者來幫忙。不過,有些議題,在一般情況下,兩人未必會私下拿出來傾,也未必察覺自己對對方的了解不夠。

一般來說,新人多會在情感美好和濃烈時談婚論嫁,此時也往往帶著三個迷思:我們彼此已經很了解、我們不會變心、結婚後一切會更好。但真相是:雙方還有很多地方未夠了解、沒有一個已變心的配偶會預計自己變心、人生會面臨一些變數和始料未及的狀况。

有一樣事情,是兩人很少主動拿出來坦誠分享的,那就是個人的成長經驗。不論那些經驗是開心、不開心,總覺得是過去的事,已經不再重要,但經歷影響觀念,觀念影響行為,多點了解可避免觸及「死穴」,或更有效化解「地雷」,使關係發展得更順暢。

恬恬與為仲是可愛的一對,郎才女貌,兩人經朋友介紹認識,拍拖大半年來,感情與日增長,結婚是他倆親友期待的事情。在輔導過程中,恬恬表達了心底裡一直不知如何表達的擔心,就是為仲太受異性歡迎,他的溫柔,細心聆聽,對人所表達的欣賞,與人談話的深度,都足以令恬恬擔心有一日,自己在為仲的心中地位不保,特別是當為仲讚賞其他女孩子是「叻女」之時。恬恬一方面怪責自己未能完全信任為仲,另一方面卻怕自己在為仲眼中不夠「叻」。

恬恬的擔心來自她的家庭。父母重男輕女,又習慣將她與人比較,所以當為仲讚其他人「叻」時,她特別敏感。為仲則來自一個非常快樂的家庭,父母樂於聆聽孩子心聲,也善於向孩子表達欣賞,常讚孩子「叻仔、叻女」,所以為仲也不吝嗇地表達對別人的讚賞。最後,為仲明白恬恬的擔心,便拖著恬恬的手,深情地說:「叻的女子在世上很多,但心中的女神,只有你一個!」恬恬笑了,為仲笑了,望著他倆,我也笑了!

婚禮只是一天之久,婚姻卻是一生之長,不是更值得你花功夫去打穩根基嗎?千萬別帶著迷思去結婚。

盼望終有一天,準新人們行婚紗展,不單留意婚宴場地、酒席價錢、菜式餐單、花車型號、場地佈置、鑽戒手飾、回客禮物、中西餅咭,也會開始留意婚前輔導。

Back to Top


天倫樂:(吾家八寶飯) 女兒性事

文/李道宏 圖/Ines Lee

1「你的兩個女兒讀初中和高中時,有沒有交異性朋友?」一對夫妻來訪時,話題落在兒女交異性朋友上。這位媽媽問我。

「你的意思是,我們家對異性朋友的交往有什麼教導,是嗎?」我反問。他們夫妻微笑地點頭,他們有兩個女兒,在交友上給了爸媽不少煩惱。

「我們的老大和老二都是女兒,在初中至高中階段都沒有真正的男朋友,至少沒有我們知道的男生吧!我想,這是因為老大把心思擺在功課上,老二則熱衷激烈的球賽。」妻子說。

現代年輕人在社會和流行文化中接收的信息是:第一:「只要你喜歡,就沒有對與錯。」婚外性行為也沒什麼大不了,這與道德無關,更與宗教不掛鈎;第一次見面便上床是很平常的事。第二:「女孩子穿著性感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種性道德觀與風氣下,我理解這對夫妻的擔心與憂慮。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大女兒很乖,沒有什麼青春期反叛的問題,但妹妹卻恰恰相反,幸好當時沒有男朋友……」我回憶著這兩個女兒的成長之路。

「我的妻子花很多時間陪伴她們,她們上、下課幾乎都有媽媽接送……母女關係一直很親密。」我說著。

青少年至少有一位家長能花時間跟他們一起,確實非常重要。這對夫妻都是大忙人,即使與孩子一起吃晚飯的機會甚少。

對於子女何時才應該談戀愛,每個家長的意見也不相同,但筆者認為在孩子青春期來到之前,先與孩子討論這個問題以建立共識。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 不要與異性朋友單獨約會。
  • 結交的異性朋友,最好是年齡相近的。
  • 不必急著有男/女朋友,儘量與不同類型的人交朋友。
  • 參與活動時與一群朋友同行,不要單獨赴異性之約。
  • 給自己設定界線,與異性朋友在一起的地點,不可以有床或是明顯可以躺下來的房間。
  • 做父親的,更有責任把男孩子常會有的「企圖」告訴女兒。
  • 同樣,也要警誡兒子尊重女孩子。最重要的是,告訴你的青少年,家長不是敵人或保守落伍,而是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

「我從女兒六年級已開始告訴她們:男女交往時,男孩子很想做的事是『脫掉妳的三角褲!』」我又說。

「這麼露骨?有效嗎?」那位太太睜大眼睛看著我妻子求證,妻子點頭苦笑。

「因為你是醫生?」那位父親終於開口。

「不是,有一位父親便是這樣提醒他的女兒們,結果,她們還記得這句話。」我回答。

「那位父親還說,倘若等到交異性朋友時,才交代、提醒男女界線,便會變成囉嗦了。現在的孩子被暴露在譁眾取寵的資訊中,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所以,要從小就建立正確的異性觀。有些孩子很可憐,在還不全然明白『性』的珍貴前,已被媒體牽著走,第一次約會就上床。」

「特別要幫助女兒有健康的自我形象,而不是隨便說『我好愛你』!還有,我們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論是女兒或兒子,我們是信耶穌的,保持貞潔是上帝所喜悅的。」妻子急忙補上。

Back to Top


2016年8月香港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佳美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