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從《聖經》看土地永續

2016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賴子通、趙秀華、鄧玉蘭、賴秋玲、謝陳惠珊、周簡艷珍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對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所下的定義是:「滿足目前的需要,但同時不會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生活需求能力的發展模式。」永續概念涉及自然資源與生態、經濟及社會三方面,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值得深思。

管理之責

大自然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聖經》中多次提到土地,顯示上帝、人、土地與萬物,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聖經.創世記》記載:「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這表明上帝把管理大地之重任,交託人類,並提醒人類要好好管理和使用土地。上帝創造大自然之美,不禁讓人讚嘆!

關注土地與生態

《聖經》提到使用土地的原則,是不能過度發展土地,其中的目的,即涉及環境永續。當中記載以色列人可連續耕種六年,但到了第七年、即「安息年」,便要休耕一年,讓人和大地得以休息。現今,往往因過度開墾,對環境、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造成無法逆轉的局面。《聖經.申命記》規定,對動物捕捉原則是只可取雛鳥,不可取母鳥,這種對動物保育的觀念,也相當符合永續的概念。同樣,關注自然生態的永續,亦是今天人類不能忽視的課題。雖然人有使用土地的權利,但也不能不加思索地予取予求,也不應將土地利用的價值,推至極致,更不應以權欺壓。因為今天的每一個決定,將對下一代資源的使用,有決定性的影響,也會影響物種的生存和繁衍。

永續共生

全球氣候暖化,生態瀕臨崩潰,生態保育迫在眉睫,而愛惜土地,更是刻不容緩。《聖經》記載,昔日挪亞如何救贖活物,今天人類也有責任拯救大地。當年,台灣阿里山鄉山美村「封溪」護魚,以保天然生態資源,是該地區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後更成立了自然生態公園,每年有不少人造訪。事實上,香港的大嶼山,蘊藏豐富的天然寶藏,期盼各界多思考,不是只考慮經濟效益,而是願意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嘗試以資源的管理者,而非擁有者自居,以永續的眼光,看待這片土地,學會尊重大自然的生態與法則,不刻意破壞原本土地的面貌。在發展的事宜上,再思是否合宜、必要,及認真衝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好好善用上帝給我們的自然資源,讓人類與大自然可以永續共生。

其他專題文章

專題 : (社論) 兩極之間 • 取之平衡
專題 : 天然寶藏大嶼山
專題:從《聖經》看土地永續
專題 : 大嶼山何去何從?訪問「守護大嶼聯盟」
專題 : 「大嶼山發展計劃」知多少?

2016年8月香港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佳美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