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


2016年6月

語蜜工房
(影視評論)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藝廊) 神本的藝術境界


語蜜工房

文/黃喜蓮

25-2

很高興為讀者們介紹藝術家黃喜蓮的原創作品《靜風浪》,她熱愛耶穌,將此聖經故事轉化為玻璃馬賽克壁畫。

這幅作品是「語蜜工房」和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部合辦的「基督徒藝術家作品展」的主題作品。該展覽已於上月滿結束,參觀者眾,並有開幕典禮的短片可供觀賞https://youtu.be/um9VYAGIBG8

以下是喜蓮在製作此幅壁畫的心聲:

玻璃馬賽克壁畫《靜風浪》創作人:喜蓮

香港維多利海港上空雲層厚疊,下著雨,
樓宇前翻騰著巨大的海浪,海浪淹入小船的船身,船上的人心靈震盪!

以逐粒逐粒的玻璃磚,
用馬賽克的形式去剪拚、
演繹,這樣的一幅《靜風浪》塑膠彩原畫,
也闡述我創作心靈上的巨大震憾!

其間經年累月,牽引許多個體、人手、心思和毅力;
克服重重困難、經練許多高低起跌……
最終能夠呈獻出「靜風浪」(路加福音
8:24)的信息,於突破青年村山上,
其閃爍與亮麗的成果是我鄙陋生命中一份奇美的祝福!!

我們也像小小的玻璃磚粒,
原或也平實流盪,在人海中載浮載沉,
等待某些「方向」;
卻因為有紅帆布似的「主耶穌的寶血」、船桿似的「主代死的十字架刑罰」的救贖;
得讓我們回歸祂恩典的更新和安恬中!
是造物主創造我們的生命,予以準備、
熬鍊、打磨、剪拼、結連、整合……
至終置放於祂浩瀚的計劃和藍圖中,讓我們承接恩福。

當風浪驟然掩至,
當我們基於客觀的評估而顫抖,
當我們自身的經驗、才能無以招架,
當我們的心靈失去了意志和方向……;
聽!聽!生命的主在問:「你們的信心在那裡呢?」
您呢?您的信心在哪裡呢?
世情動盪,願您的生命同行於這位唯一的創造主,
讓祂在您心中勝過世界的風浪,使您永遠得著這真實的平安!
──那平靜風浪的平安!!!

Back to Top


(影視評論)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文/盧燕華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圖》是一驚喜,相隔三年,《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是更大的驚喜。原班人馬包括導演兼編劇薛曉路,演員吳秀波和湯唯,再次把一個移居外地的故事精彩地顯現在觀眾眼前。

在觀賞第二集之前,心想會是如何延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情,怎料導演非常聰明地只源用第一集的男女主角,而第二集的故事是完全與第一集無關。通常開拍續集去延續之前的劇情,多數是吃力不討好,導演巧妙地源用移民外地的中國人心聲,延續去發展一個全新的故事,當中以含蓄的手法去勾畫小人物在外地求生之道,除了浪漫愛情之外,更加入了青年及老年人的心聲,可算是全面刻畫整個家庭成員間的愛與關懷。

本以為是一套浪漫愛情小品,怎料卻細緻地道出少年、成年和老年人的內心世界。導演是有深厚功力,才能成功地刻畫出各人的心境,而又具備絕不沈悶且感人的作品。精湛演出的演員也是功不可沒,吳秀波和湯唯演技的自然流露,觀眾是有目共睹,而飾演年老夫婦的秦沛和吳彥姝也是影片中的靈魂人物,在浪漫感動之餘,更令觀眾思考如何面對及處理人生的不同階段。

在片中飾演小人物的湯唯,為了讓人生不再負債而屢敗屢戰,最終也堅守自己的底線,而不作出賣自己的行為;相反地,也是飾演小人物的吳秀波,就為了私利而超越自己的底線去犯錯。能夠在引誘中堅持底線而不越軌,是人生的一大考驗,而在種種複雜的情況和人際關係中,愛便能包容一切,愛能寛恕,也能造就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是一套充滿愛的電影。

Back to Top


(藝廊) 神本的藝術境界

文/理泰

25-1五月份我們全家到黃石國家公園遊覽。從遊客中心得知,19 世紀有一位畫家和攝影師合作,將美國西部峽谷之美呈現於國會, 通過國會立法,將這些壯麗的景緻歸入國家公園保護,先是黃石國家公園,之後有許多公園陸續加入。

在黃石一帶,可見以畫家托馬斯‧莫蘭(Thomas Moran, 1837-1926)和以攝影師William Jackson命名的地區,如壯闊的莫蘭峰(Mount Moran)、美麗的滑雪小鎮傑克森洞(Jackson Hole)等。

莫蘭以風景畫、版畫出名,他的大型風景畫《黃石大峽谷》與《科羅拉多大峽谷》,現藏於華盛頓特區國會大廈;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也有一幅大提頓(Grand Teton)山景。他出生於英國,父母本以織布維生,後因工業革命喪失了生計,便舉家於1844移民美國賓州。托馬斯在16歲進入一家木雕廠做學徒, 從此他很認真地學習水彩畫和蝕刻畫,並在哥哥的幫助下,學習海洋主題的油畫。

畫風景畫的人,必定喜愛遊山玩水,莫蘭亦特別有冒險精神。1860年,莫蘭旅行到蘇碧略湖畔,回到費城後以此為題製作版畫銷售;緊接著又去倫敦,臨摹海洋和風景畫大師特納(JMW Turner)的作品。由於他掌握了特納的畫風,以致倫敦國家畫廊甚至安排畫室給他臨摹。回美後,莫蘭想要西進,等到1871 年的大好時機,便和美國地質學會的代表海頓(Haden)去探險和紀錄西部蠻荒區的地質。這次他和攝影師Jackson合作, 完美的配搭將黃石區的岩漿、熱泉、峽谷、峭壁等令人驚艷的風景,以攝影和油畫公佈給國人,影響了國會的決定和東岸人士對西岸的觀感。兩年後,兩人再次加入包爾(Powell)的探險隊,重訪西部峽谷區。

莫蘭曾遊歷水都威尼斯,留下作品給後世;他也曾居住在長島東漢明頓小鎮,所畫的田園和海景,甚至讓人忘記他的峽谷大作;晚年他居住在南加州聖塔芭芭拉,也畫印地安人的生活。紐約客不可不知的,是他所畫的曼哈頓下城一景。莫蘭足跡遍及美國東西岸和中西部,可說是很全面的美國風景畫家。

曾有人評論莫蘭的峽谷畫巨大僵化,但筆者認為如果將他所有的作品總覽,會有不同觀點。莫蘭在日記裡曾說:「風景畫不是地質畫,畫家必須創新,大膽將某些能輔助美感和詮釋情感的元素自由地加入,這才是創作。」

藝術是很主觀的,有時會受市場炒作或潮流影響,甚或由藝評家來斷定市場走勢;但真正的藝術家是謙卑柔和、有自信堅持理念,並在聽聞批評後仍舊盡忠職守,為藝術召命效力的人。甚願讀者們也能從藝術和畫家當中,思考並追求更高遠的境界,認識及喜愛與人互動,關懷上帝所造的百物。

Back to Top


2016年6月香港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