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 (耶穌論語) 不羨長生,羨永生!

2016年4月
文/姚錦燊

本專欄以我國古代語言談論福音,將耶穌教訓植入漢代語境。耶穌生於羅馬帝國(大秦國)正值漢朝,本文寫一位漢朝信道者,從一本載錄耶穌言行的《耶穌論語》及口述使徒教訓認識福音,由經史入道多方求證,乃從人本思想轉而安身立命於上帝救恩。

羨慕長壽是人性自然訴求,只是長壽者仍須面對死亡的現實。先民社會在周室衰落後,對生死的追求方向漸生變異,由求「長壽」轉為求「長生」(不死),有權勢的人借用法術和仙藥想要「成仙」,好能永久享盡世間的榮華財富!

商、周二代的人,已擁有對死後世界的信念:地位崇高者如君王,靈魂會升為「上帝」的輔佐。《大雅-文王之什》:「文王陟降(升降),在帝(上帝)左右。」誰是上帝?就是天上至高神,《詩經•大雅•蕩之什》說:「蕩蕩上帝,下民之辟(君)。」至高至大的上帝,為人民設立君王。

古時遺下的占卜記錄,有先王「賓于帝」的字句。賓就是列,即先王登天,位列上帝左右。可見古人看,人死後是要面見上帝的,只是凡夫不會逐個登天,以首領作為代表。民間也有靈魂不亡的信念。《左傳》昭公七年(元前534)有一段談鬼:「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憑)依於人,以為淫厲。」

意思是說,人死後變成魄,陽氣叫做魂。生時衣食豐富的,魂魄就強壯,因此有能力現形而達到神化;至於不得善終的普通男女,魂魄還能附於人,繼而肆惑暴虐⋯⋯這種種對死後世界的臆想,大抵就是形成各種民間迷信的源頭。(資料參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刋於《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民76,臺北:聯經。)

但按耶穌聖教,死亡卻不能讓人將現世的東西帶去,也不會將恩怨留到死後。周初立國不久,希伯來民族的大君王所羅門(約元前950)也有一本充滿智慧的《傳道書》講論死亡:

「塵土(軀體)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

「活着的人知道必死⋯⋯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

「上帝⋯⋯將永生(永恆感)安置在世人心裡。」

死,就是上帝「取回」所賜予人類的「靈」。

死後軀體化為塵土,世間的一切活動和關係徹底了結。人的靈原是上帝所賜的,永遠存在。上帝收回人的靈,但是人類和上帝的關係是永存的。

上帝將「永恆感」放在人心,使人在現世的生活,懂得追求永恆。此所以先民皆相信,人在死後有另一個世界,且有上帝參與,因為上帝賜給人類有永恆的意識,知道要回歸上帝。

人與上帝建立「永不分離」的關係,這就是「永生」。

聖主耶穌來世,就是要將永生賜給人。他是自有永有者,來到人間,與人同住,經歷生死,並且復活,將要再來,所以《耶穌論語》130頁記載:「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讀者互動坊]問題:古人追求長生不死,與基督徒追求與上帝同在的永生有沒有區別?請將答案寄回或傳交本報,即贈《耶穌論》。謝謝May Man回應。作者交流:kamsinfo@hkstar.com

其他生命線文章

(雲中彩虹) 光中見光
(梁言善語) 真、人、真、值
(耶穌論語) 不羨長生,羨永生!

2016年4月香港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