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遊蹤: 米勒之鄉 巴比松

2016年3月
文/小山

巴比松 (Barbizon) 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小城,因為它的整個土地都被繪畫與雕塑覆蓋,三步五步即有過去畫家的現代版,以馬賽克 (mosaic) 重新詮釋。米勒 (Francois Millet) 作品更是獨佔鰲頭,許多19世紀傳統派和信上帝的畫家,在這裡留下敬拜的蹤跡。

我們一行四人,兩對夫婦,這次回法國為要探望老友和在基督裡的眾聖徒。過去一起奮戰的同工夫婦特別駕車載我們在巴黎近郊一日遊,巴比松為我們這次聚首提供絕佳的場景。它離楓丹白露僅有30分鐘車程,離文化大城巴黎不遠,卻有它專有的豐盛文化蘊藏。

我們的車子在米勒的拾穗田園邊停下,5月份的大地,經過嚴冬的休養生息後甦醒過來,磨拳擦掌地等候著農夫來播種;在此等候生機的時節,土地生產的潛力早已蠢蠢欲動,土地淺淺地一片黃,與米勒拾穗人的秋收後類似,光淨空曠,只是穀作還未成形。

走在百年的小城古道上,也是城裡的主要道路,只有10來米寬,兩旁的畫廊、鄉村小屋親切可煦,隔幾戶人家便有一幅巴比松畫派的作品,是後人以馬賽克鑲製,小塊的色彩呈現,每幅都有印象派大筆率真的質素。1848年法國大革命時期,許多法國畫家集體聚集在巴比松,紛紛嘗試風景畫,巴比松風格因而成形。直到1860年代新一代的畫家如蒙內 (Monet)、雷諾瓦 (Renoir) 等也擁簇到此,並為印象派戶外寫景的風格奠定了基礎。

走到一家禮品店,裡面的裝飾新潮,飾品和家具巧思盈盈。朋友和店主聊天,得知是一對藝術家夫婦經營的,丈夫是室內傢俱設計師,太太專營珠寶設計,兩人為夢想全力以赴的精神叫人著迷。中午我們在一家薄餅小舖吃薄餅,甜的鹹的各有特色,在享受陽光浴的同時,友情、愛情和上帝的恩情像煦煦陽光,滋潤我們的百骨。

午膳後,多變的巴黎氣候戲劇化地和遊人捉迷藏,陽光燦爛之際,傾刻間烏雲密佈,薄餅小舖店主急忙收拾餐桌上的擺設,不消一會兒,傾盆大雨下來,隨後又轉為綿綿細雨,遊人紛紛搖著頭找避難所!我們快速登上車,慢慢滑行在古道上。行經米勒之家,怎能不下車拍張照留念呢?路經另一座花園,園內中有一個很神學的雕塑, 是墮落天使被囚禁在鐵絲網內的圖像,這也是所有盼望上帝公義彰顯的聖徒們心中最深的渴求和最大的安慰──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參考《聖經●啟示錄》末了的禱告。)

2016年3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基督教服務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