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3歲定80) 聯結後才引導

2015年5月
文/賈慶秋

當我們看見不妥當的事情時,本能反應便是去指出和分析;特別是當孩子做得不對時,家長自然地會直斥其非,但這未必是最奏效的。在黃達瑩醫生的EQ親子課程中,我學習到非常有用的一招─《全腦教養》法,意即「聯結後才引導」(Connect and redirect),在過往的實踐經驗中,證明效果更佳。

問題表面

最近遇上一件事:在一個室內活動中,小學女生欣欣走到職員休息室,搜尋職員的背包。一名職員見狀,立刻叫她停止;欣欣起初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埋頭搜索,直至職員進一步阻止,她見不得要領,才轉過頭來拔足而逃。該職員隨後去找她,即時教訓她一頓(但並非很嚴厲),指出這是不禮貌和干犯他人的行為,並責備她不應這樣做。

可以想像欣欣當時的反應嗎?她會否這樣回答:「噢!你說的實在太有道理、太對了,真對不起啊!」教導孩子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否則坊間便不會有這麼多的教育秘笈!許多時候甚至連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對如何教導孩子都感到束手無策!

問題癥結

欣欣是個聰慧的孩子,平常並非很調皮反叛,她當然知道擅闖職員室是不當的,問題是她為何會冒險這樣做?並且不理會警戒與後果?當時,欣欣聽罷職員的責備後即時衝進洗手間,將自己關在廁所裡哭了約半小時。

若按「聯結後才引導」的方法,職員可先與孩子的感受和處境連結。比方說:「欣欣,我看見你很焦急地衝入來找東西,看似非找到不可,你在找什麼?很重要嗎?」後來知道,原來欣欣認為有人拿了她的筆記本,想到別人可能會看到她所寫的秘密,所以不顧一切地要尋回。

問題化解

若職員能明白箇中緣由,對事件的反應、看法和說話便可能有所不同,並且可與對方連接:「欣欣,原來是這樣!換上我是你,也會很擔心秘密被別人偷看,這個我能夠理解。」當欣欣感到被瞭解之後,就會開放和願意接收訊息,這時才進行引導則較為理想。若職員續說:「欣欣,要是這樣,你可以找我幫忙,儘快為你找回筆記本;但你知道自己去搜尋他人物品、擅闖職員室,是侵犯他人私隱,是不對的。你認為我替你找是否更好?」

我們的救主耶穌,便能做到先明白、先體恤我們的心情和重擔,繼而提出教導和方案:「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聖經》馬太褔音十一章28-29節)家長們,不妨嘗試運用「聯結後才引導」法來幫助孩子,看看效果是否會不一樣?

其他親子樂文章

(3歲定80) 聯結後才引導
(共育幼苖) 小孩與佔中
(English Space) Read Between the Lines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耳聽八方營商有道天倫樂親子樂兒童天地生命線智慧之窗健康寶庫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香港角聲與你勵志影視繽紛世界基督教服務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