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八方 : ( 讀得自在 ) 香港尋根

2015年4月
文/吳思源

「從旺角亞皆老街通往火車站,有一條稍斜的道路,左邊有一列高大的老榕樹。樹齡也許有近百年,樹枝橫散,經年蒼翠,每棵枝葉似乎相連,密密的像把大傘。夏天可乘涼,雨天又能避雨,這裡是我最愛的童年玩耍的地方。」蘇慶彬著《七十雜憶:從香港淪陷到新亞書院的歲月》

蘇慶彬先生筆下的大 榕樹,今天仍屹立 於亞皆老街旺角東 站對下的斜坡底,百多年來 都沒有改變。

依稀記得高中時唸國史科, 唸過一本《中國通史》,作者 正是蘇慶彬先生。差不多四十 年後無意中又碰見這個名字, 蘇先生早已退休了,他著有 《七十雜憶:從香港淪陷到新亞書院的歲月》,我不假思索 便買了這本書回家細讀。

蘇先生寫他於上世紀四十 年代,隨家人來到香港生活, 當時他才幾歲大,在小學開學 那天,還要拜祭孔夫子,執筆 學寫字的第一本簿,簿面印有 紅色的「上大人,孔乙己,化 三千,七十士」十二個字。

接著蘇先生寫童年時的旺角,除了寫那棵至今仍屹立 的大榕樹外,還有花園街的走馬騎樓,弼街口的斜坡和 沙地;彌敦道和太子道交界 的警察訓練學校,以及油麻 地區的平安戲院。他又清楚 記得父親曾帶他去看一齣西 片《少年愛迪生》,令他印象難忘,對愛迪生肅然起敬。

蘇先生是新亞書院最早期 的學生,曾入讀深水埗桂林街時代的新亞書院,受教於錢 穆、唐君毅、年潤孫等,親身 經歷新亞的創辦、成長和滄 桑變化。最寶貴的還是寫到 年輕時眼下的香港,不論是寫 情寫景,都令人回味無窮。

今日香港社會面對開埠以 來最大的挑戰,此際最需要 的,是如何肯定我們的文化身份和核心價值。蘇先生的著 作,不單講及新亞書院的歷 史,同時亦道出了香港社會的 歷史,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其他耳聽八方文章

(讀得自在) 香港尋根
(江山如「話」) 抄得理直氣壯
(師心童心) 小天使 「以樂傳情」
(窗內有情) 珍惜你眼前 的多啦A夢 
(人間有情) 摘一株最大的麥穗
(傳媒春秋) 「兩會」的 「新聞戰」
( 一線之差 ) 他去了哪裡?
(小草無聲) 不要害怕

2015年4月內容

專題 • 耳聽八方 營商有道 • 天倫樂 親子樂 兒童天地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健康寶庫 • 世界遊蹤免費活動消息 • 香港角聲與你 • 勵志影視 • 繽紛世界 • 基督教服務 • 愛心匯點 •  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