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情畫: (樂縱橫) 和平背後的代價 記諾曼第登陸75週年

2019年8月     

馬日恆

6月6日是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法國諾曼第反攻納粹德軍的75週年紀念;也是一年後導致德國投降的轉捩點。若讀者看過經典電影《雷霆救兵》,便可一窺盟軍搶灘登陸時之悲烈,唯一不同的是電影演員可再與家人相聚,而陣亡士兵便與家人永別了。

搶灘的要素

當日盟軍在諾曼第灣的五個灘頭搶灘,希望在幾天內便能將五灘連成一線,再在數天內攻克大港口卡昂(Caen)作長遠的反攻基地。可惜,兩個目標都未能如期達到,大大增加了死傷人數。在航空母艦及續航力長的戰機發明之前,搶灘主要靠兩個要素,分別是火力與軍力。

德軍的佈防

二戰期間,英德雙方在海陸空軍備上乃旗鼓相當。盟軍在1941年從鄧寇克撤退後,德軍已在英倫海峽的沿岸海港駐重兵。在陸地佈防總比在海上匯聚兵力容易,但弊端是沿岸港口眾多而不得不把兵力分散。而德軍也只可在盟軍最有可能的登陸點佈防,最後他們把重兵放在卡麗港(Calais)一帶,以較薄弱的兵力散佈於諾曼第灣。

盟軍的兵行險著

德軍的佈防合理,也在盟軍預計之內。故盟軍的盤算只好劍走偏鋒。而邱吉爾雖粗於細節,但終究是雄材偉略。他領導的戰時內閣堅持了三道險著。首先是下令盟軍的少量軍隊在卡麗港對岸的肯特郡練兵及佈防,務使德軍深信他們將在此港登陸。其次是在港口規模較少的諾曼第灣登陸,好避開卡麗港的精兵。

浮動港口

而更險的一著,是計劃在沒有港口的阿羅曼茲灣(Arromanches)及奧馬哈灣(Omaha)搭建臨時補給港(軍事代號Mulberry Harbour)。因為諾曼第灣較具規模的港口,已被破壞或有德軍駐防。就算盟軍能成功登陸,在沒有補給下,也只能維持約十天的戰力。他們沒有把握在十天內奪得卡昂港。故此,這個在當時被喻為不可能的任務,也只有高瞻遠矚且能言善道的邱吉爾能夠推動。英軍集合了全國最好的工程人才,在多翻測試下才集合足夠技術及物料,在登陸後十天內建立了這兩個補給港。借古喻今,可惜奧馬哈灣的那一個在6月19日被大風暴摧毀,而在阿羅曼茲灣的人工港後來被稱為雲斯頓港(即邱翁的名),一直服役到1945年4月,忠心地服務2.5百萬軍兵及50萬輛坦克及軍用車。

登陸黃金灣

上文提到的奧阿兩灣是盟軍登陸的五灘之二,其餘三個的代號為猶他(Utah)、俊勞(Juno)及劍(Sword)灣。現在五地也有不同的紀念館來紀念在諾曼第戰役犧牲的軍民。先說阿羅曼茲灣,它的代號其實是黃金灣(Gold),搶灘及建港的任務主要由英軍負責。現時只能從岸上看到零星的人工島組件。灘旁的登陸博物館的入口匾額看到的不是館名,而是搶灘的日子(即1945年6月6日)。館內設有一個詳細介紹人工港的展覽以及盟國(主要是英國、美國及加拿大,另有多個歐洲國家)在五個海灘所投放的兵力。

美軍的登陸

奧馬哈灣的登灘由美軍負責,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能與黃金灘連接的人工港。此役在五灘中至為慘烈,可幸美軍最後也能完成任務。《雷霆救兵》的開場便從此開展,觀眾無不被悲壯的畫面所震懾。因此,美國遊客最愛到此地的紀念館及美軍墓園憑弔國家的子弟兵。美軍負責的另一灘是猶他灘。因只有少數德軍駐守此地,美軍的傷亡較少,登灘也較易。猶他灘登陸博物館以十個章節來展示登灘的細節,館內放映的紀錄片更榮獲兩項國際影展大獎。

英加聯軍

俊勞灣由加軍及英軍聯手搶灘,戰況不遜於奧灘,甚至聯軍幾乎被德軍殲滅。幸好在敗像呈現之時英軍戰艦趕至,並在牢守的德國軍團中炸開一道缺口,加軍才能奪灘。他們更奮起餘勇,闖入敵陣七里之深,大大減輕盟友執行其他任務時的風險。加軍在此役共有5,500名士兵陣亡,而在整個反攻則犧牲了45,000名加國英靈。俊勞灣紀念中心便以紀念當中死傷為首務。最後的劍灣由英軍主攻,目標是與俊勞灣的英加軍團聯合,並為奪取卡昂港開路。搶灘過程乃五灘中最順利。一到內陸時碰上精銳的德國裝甲部隊,在調整軍容後方能攻破其防線。

後記

我家去年10月暢遊諾曼第區,看見的是風光明媚,市民安居樂業,足證和平之珍貴。大家不難從上文看到諾曼第戰役之慘烈,從而了解和平其實是眾多先烈以重價所換取。可惜人類卻要重蹈覆轍,從二戰後的韓戰、越戰及海灣戰爭便可見一斑。要達致真正和平,似乎才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21世紀的自由主義有左傾之勢,當中菁英無不視擴軍為和平的對立。可是,我們在防止戰爭發生之餘,也別忘記做好戰爭的準備,因為這些戰備才是警惕邪惡勢力的良方——放棄自強便只好在懦弱中失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