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為何要結婚?

2019年8月    

策劃與撰稿:《號角》月報美東版編輯部、葉啟明、勞伯祥

答案很簡單:因為想結婚!婚姻是一個方式,來滿足人根本的需要:希望有美好的親密關係。這是人本能裡的渴求,神創造的本意。

自然人生階段

從人的生理本能講,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渴求與異性親近。
從人類社會形態看,人應該成家立業;特別是傳統中國文化,對成年子女的一般模式化要求:建立家庭;不然,父母就會催促和施加壓力。
從婚姻心理學角度分析,則會呈現轉為複雜的現象。就女性而言,傳統上需要有人照顧,包括經濟和心理兩方面。現代社會雖然有所變化,女性獨立了,有機會和才幹養活自己,不再需要依靠人,即不再有傳統觀念中那種「船找碼頭」的迫切性,但在心靈和感情上,母性傾向仍然本能地渴望結婚生子。
另一方面,從人深層的心理需要看,無論男生女生,都有與人深交、有人同行、分享人生的渴望。這是人本能裡有種要被補滿的需要:人總感缺乏與孤獨。實際生活中希望有人可以商量、可以依靠。即使是男性,也有這些需要,雖然不一定明顯;即使不需要幫助,也需要支持、鼓勵、肯定和陪伴。

最親近關係

婚姻關係,應該是最親近的關係。在好的婚姻關係裡,關係的緊密度、親密感,可以給人心帶來滿足,體會與神、與人的親密。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角色分配,就是彼此需要,誰也離不開誰。進入當代社會,不分男女均相對獨立,不再是男強女弱,但彼此的扶持與需要並沒有絲毫的減弱。當然,這是一個挑戰:角色定位已與傳統不同。過去,角色分配明顯,以丈夫為主,男方只要盡責供應家庭所需就可。婚姻期望也不同,賢妻良母已少用,夫妻更強調彼此溝通、相互理解,既是夫妻,又是朋友。
這就需要人願意調整自己、改變習慣,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這樣的改變不會自然發生,如果有人在旁指導會更好。特別是單身階段,很需要預備。人人都希望有好的婚姻,但這不是找來的,而要建立和栽培。

等候與預備

有些基督徒以為,「等候神(上帝)」就是等待神帶來那個最合適自己的佳偶;其實等候的過程也應是預備自己、改變自己的過程,是依靠神、經歷祂在凡事上帶領的成聖過程的一部分。
當我們說「禱告神、等候神」時,常常是讓神來滿足自己的心意。其實應該這樣禱告:主,你給我什麼樣的人,讓我在婚姻中可以成長和生命得到歷練。當我們說「年紀大了,只好降低標準了。」這是一種無奈,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公平。
好的婚姻其實也有許多無解的困難,並沒有一個「最合適我的人」,因此心態最重要,否則碰到問題時,容易選擇放棄、逃避,很難進入關係。
如果調整心態對準神了,就可以安心等待、去做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