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風情畫: 地位特殊的格恩西島

2018年12月
馬日恆

最近有一套由當時得令的英國女星Lily James(也是《Mama Mia 2》的女主角)領銜主演的電影上映,背景為二戰時的格恩西島(Guernsey)。電影的開端為二戰期間佔領該島的德軍查問島民為何在戒嚴時段四處遊蕩,島民說他們從一個讀書會中回家,會名為格恩西島文學及薯批社(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電影亦以該會為名。這個讀書會乃編劇杜撰,但格恩西島在二戰時淪陷卻真有其事。

特殊地位
人口只有六萬多的格恩西島不只是一個島,她幾乎是一個完全自治的地區;但她不像開曼群島一樣為海外領土,她不是歐盟成員國,卻擁有成員國的待遇。那麼其地位究竟是什麼?一切要從1066年說起,時任諾曼第公爵威廉橫越英倫海峽攻打英格蘭,殺敗撒克遜王,英格蘭自始為諾曼第皇朝所有。直至13世紀初,英皇約翰一世與法皇腓力二世開戰,並痛失在歐洲大陸的所有封地,被迫退守英格蘭。相距諾曼第地區34英哩的格恩西島本要納入法國版圖,唯當時管治該島的伯奧斯巧妙地只向法皇交出他在歐洲大陸的封地,格恩西島便變成了一個自治島。也是此等安排使她現在的地位與大不列顛聯合皇國(Great Britain)相約,同為皇家屬土(Crown Dependencies)。

海中堡壘
痛失諾曼第後,約翰察覺到這個小島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並下令興建康勒迪堡(Cornet Castle)。此堡無論在地理、風光及歷史上也引人入勝。先說地理,它建於與港口連接的海潮島上,潮退之時長堤便顯露出來供人登島,潮漲時則足不能及。現時的長堤已被升高,方便島民及遊客隨時登島。從港口眺望便如一座堡壘浮於大海之中,氣勢磅礡。歷史上此堡與島民榮辱與共。歷任法皇不斷以軍事手段欲奪此島,更在1338年攻佔了七年之久。此堡在英國內戰期間的角色頗為特別,駐守康堡的時任總督擁護英皇一派,但堡外居民則擁護國會議政,形成格恩西島的小內戰。在二戰期間,德軍在堡內添置很多防禦軍備,可是這些軍備最後並無用武之地,原因是德軍在歐洲大陸戰敗投降,格恩西島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光復。

征兵改革
光復後,英皇把康勒迪堡贈予島民,現為一個設六個展館的博物館,當中以介紹島上的皇家自衞隊及皇家步兵團兩館最為吸引。前者以大量文物及史料來細說島民如何自發建立自衞隊,期後更加入英軍在歐洲為英皇爭戰;後者其實是自衞隊的延伸,展覽按時序鋪排,開端是著名「祖國需要你」的徵召海報,亦報導了兵團幾場的勝仗。可是到最後一役,從島上徵召的二千多人中死傷達三分之一,在戰後重創了該島的民生發展。因此英軍決定在往後的徵召中,不會把同一個地區的居民放在同一個軍旅。

淪陷實況
從康勒迪堡沿海再走片刻便是地底軍事博物館,館內展出有關島上的軍事文物——– 包括有關二戰淪陷時期的展品。不過,要詳細了解這段慘痛歷史的話,可到遠一點的淪陷博物館。館內展出淪陷時期市民的艱苦歲月,包括在德軍沒收所有通訊工具的情況下,島民如何在廚房隱蔽地收聽英國國家電台的廣播(展館把當時的廚房還原),也有當時德軍替電報加密的Enigma密碼機以及大量德軍在島內駐防的軍備。當然,少不了以英德兩文發佈的告示,以及重光時全島上下的歡樂片段。

奪目花港
別以為格恩西島向旅客展現的只有壯烈的軍事史,她其實是一個非常怡人的旅遊勝地,尤其是佈滿色彩斑斕的小屋並似錦繁花的聖彼得港,此港在2014年奪得歷史悠久的英國奪目花卉獎大灣岸組的冠軍。法國文豪雨果曾被放逐到該島14年之久,期間寫下那透視法國社會的不朽名著《孤星淚》,他的故居也成為旅遊熱點。此外,島上的灣岸風光吸引不少行山愛好者暢遊。其飲食文化近年更被傳媒吹捧,以英法混合料理加上地道食材作招徠。

後記
上文提及英皇約翰退守英格蘭,其實故事還未說盡。他因為要預備反攻歐洲而肆意加稅,弄至民不聊生,最終被各貴族迫使簽下限制皇權以及賦予平民基本權利的自由大憲章——–也是現今法治的源頭。上文提及的內戰,引伸成之後的光榮革命,確定君主立憲,帝王權力式微,被視為現代民主的搖籃。可見時代興衰自有上帝的旨意。英國正處於脫歐的陰霾當中,我們也不防視此為改變英國甚至世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