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兩面人」的孩子 兒童情緒行為真實個案

2017年10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4歲的婷婷在班上是一個聰明聽話的孩子,她的媽媽主動提出要約見我,她說婷婷在家中判若兩人,經常發脾氣,非常固執任性,奶奶和媽媽都要遷就她,否則她會鬧情緒堅持下去,大家都不好過。婷婷還有兩個弟弟,媽媽需要做兼職,同住的奶奶幫忙帶孩子。

婷婷見我時表現緊張,但很聰明靈巧,能夠配合我的指示,很快把拼圖完成。媽媽說婷婷在外面膽子很小,通常在群體裡不會採取主動,先要觀察,等到有足夠的信心才會投入活動。在學校她會配合老師、收拾玩具、自己吃飯;在家裡卻剛好相反,不合作,且是操控型,連吃飯也要媽媽或奶奶餵,不順她意時就發脾氣,可以堅持很久,直至家人受不了妥協為止。媽媽感到很頭痛,亦擔心她的行為會帶給兩個弟弟壞的影響。

我發現婷婷對周遭環境很敏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她有兩個弟弟年齡很接近,她可能用她的吵鬧來爭取父母的注意,要父母遷就她才覺得父母重視她。在學校,因為老師不會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妥協,要用乖的行為才會得到老師肯定和表揚,所以婷婷活出兩套的行為模式來。在學校她會討好老師,盡力表現出一副乖學生的樣子,回到家裡就無拘無束地把自我「釋放」出來,所謂「在外是綿羊,在家是老虎」。這種「兩面人」的孩子,其實反映出他們是有選擇性的,媽媽說婷婷只怕爸爸,會服從爸爸;但媽媽覺得爸爸太嚴厲,孩子懼怕他,對孩子不好。許多家庭會出現一個家長太硬,另一個太軟,這兩種教養形態都不適當。媽媽見婷婷偏瘦,怕她營養不夠,所以當婷婷吃得慢或拒吃時,奶奶和媽媽就去餵她,這樣,孩子就學會了操控家長。婷婷發脾氣,知道只要堅持,媽媽和奶奶就會讓步,這無意中助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我讓媽媽知道,家裡必須按孩子年齡,設立適當和合理的規矩來訓練帶領孩子的成長,像學校一樣,父母就是家裡的老師,讓孩子清楚知道這些家規,並且必須配合遵守,賞罰分明,與學校的做法一致。我向媽媽提供平衡式的教養方法——經常和及時地肯定孩子的良好行為,對不良行為必需以溫和的懲罰方式來管教。有清楚的原則帶領孩子,反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效能感,提高自信,建立他們健康的自我形象。

我鼓勵媽媽抽時間來學校做義工,留意老師採用的原則和方法,在家裡與學校的要求一致,幫助孩子不做「兩面人」。自從媽媽改變了教養概念和管教方法,婷婷在家裡的情緒行為改善了不少,不再要人餵她吃飯,會自己收拾玩具,也樂意做媽媽的助手,家裡的氣氛舒服很多。我為媽媽打氣,亦歡迎她繼續約見諮詢。有困難,懂得尋找幫助和支持是一種能力哩!

(真實個案,徵得當事人同意,名字用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