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春暖花開 人見人愛

2017年6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五月的歐洲,春暖花開,彩色繽紛花朵隨處可見,在公園、在懸掛在城市大街小巷路邊的吊籃花盆、在燦爛陽光點綴的街道旁;走著、看著、聞著芬芳的花香,的確是一件賞心的樂事。歐洲不失為一個綠草如茵的地土,無論是大小城市、鄉村小鎮,到處都有悅目的花草綠樹供人欣賞,尤其是公園裡的花草樹木,都是經過精工細心的種植及擺設,使人無論在春夏秋冬,都可以沐浴在大自然的美景裡。

花園城市概念

說到這裡,不其然令人想起19世紀的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 (Robert Owen),在1820年所提出的「花園城市」概念,然後再由英國建築學家艾比尼澤·霍華德 (Ebenezer Howard) 在1898年出書,闡述了《明天花園城市》的理論,並且作出規劃。英國當時正處於工業時代,城市的人口激增,大量破壞了原來低人口密度的土地政策和城市的基礎設備,造成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日漸惡化,以及貧富懸殊的問題。

「花園城市」的中心思想是人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有良好社會經濟、優美自然環境的新型城市中。其構思是每6,000英畝的土地有規定的綠地、市政設備、商業區、居住區,以及外圍的綠化地帶,然後在安全的距離內配置工業區。每個城市的人口容量限制在三萬人左右,一旦超過這個數量就再開拓新的單元城市。在二十世紀初,位於倫敦附近赫特福德郡 (Hertfordshire) 的萊奇沃思 (Letchworth) 成為了世界第一座「花園城市 (Garden City) 」,對世界各地的城市規劃及新市鎮運動,起了巨大的影響。二戰以後,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也相繼跟風;英國韋林花園城市 (Welwyn Garden City) 、澳洲的首都坎培拉 (Canberra) 也隨之成為典型的模範花園城市。其中以新西蘭的基督城被譽為世界第一流的「花園城市」,是在英國以外最像英國的城市!發展至今,全世界已經有超過三十個這類的花園城市榮獲「國際花園城市」的稱號。在中國大陸,採用這個理念發展城市規劃的包括北京、南京、杭州、大連、廈門、威海、珠海等地方。

回到最初的責任

花園城市的實現,可說是人類文明的象徵,目的是以人為本,以神創造的大自然為根,相信人不但不能破壞大自然,並且有被創造主賦予管理、規劃、保護的責任。神所創造的綠茵花草、山川水流、鳥語花香,不但在歌唱述說創造主的奇妙及偉大,而且正正表彰祂祝福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讓我們享受每一根花草、每一束陽光。

或許,下一次當我們走在街頭,或是趟在綠油油的青草地上時,不要忘記歌頌神的創造,以及感謝一群敬畏神,有心美化環境、美化世界,讓人想起造物主的可愛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