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愛在課堂上 一個與狼共舞的故事

2016年12月
熊燕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林娜》一書中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自己的不幸。作為在法國學校任教十多年的老師,我看到乖巧上進的學生是相似的,調皮搗蛋的學生各有不同,但他們常常有一個共同點:每個問題學生,都來自一個問題家庭,或家庭正在面臨某種問題。

老爸的寵女

有一年開學後,我接管了一個初二班。LISA 學中文的積極性很高,舉手發言,寫字認真。剛開始我很高興,馬上她就讓我頭疼了:她如果舉手,就一定要我準她發言,即使有其他同學,即使她剛剛發言了一次。總之,她要一個「特權」,不管我怎樣之前事後解釋:「大家機會均等,尊重其他人,聽從老師。」這些對她都無濟於事,若不點她,她接下來就不聽講,不停找別人講話,很影響課堂秩序。詢問班主任和其他老師之後,都反映有同樣問題。

我通過聯繫家長了解到,LISA爸爸近50歲才有她,是老來得女,對女兒寵愛有加,在家裡只有別人聽她說話的份兒。這樣的壞習慣沒有得到糾正,老爸反而認為是愛和提高女兒自信心的好方法,致使LISA養成唯我獨尊的毛病。她因此多次在學校受處罰,但她老爸不以為然,覺得是學校過於嚴厲,LISA也有恃無恐。有一段時間我很苦惱,一籌莫展。

後來觀察到LISA寫字漂亮,我讓她寫了幾十個「聰」字,然後我做成字卡,再貼上孩子們喜歡的彩繪膠帖。上課時,我看著LISA,對全班同學解釋,在中文裡,一個用全心去聽別人說話的人,才稱得上是聰明;如果在老師講話和其他同學發言時,能禮貌安靜去聽,連續三週,就可以得到這個「聰明卡」。

剛開始,LISA老毛病照舊,還想破壞規則,課後我鼓勵她說:「LISA,你很聰明,你也一定會有中國人的聰明,全心去聽。」三個星期後,她得到了第一張「聰明卡」。在家裡,當她的小霸王脾氣又犯時,她就去找她的「聰明卡」來貼在嘴上!她老爸在家長會上告訴我這一「趣聞」,說我是「魔術師」。他不知道的真相是,在我無計可施時,不得不為LISA向那位真正的「高手」――上帝祈求。

課上畫畫的提摩太

我的學生中有好幾個提摩太,是不是他們的家長都讀過《聖經》,希望他們的孩子成為保羅優秀的學生提摩太呢?13歲的提摩太很特別,跳級生,反應很快,聰明,有時候他好像在開小差,但我任何時候點他回答問題,他都能有問必答。可是他的書包永遠亂糟糟,他的桌上除了書老找不到,各種彩色筆總不缺,感覺他總在畫東西。後來班主任告訴我,提摩太的父母正在離婚,他媽媽說,提摩太焦慮的時候,就會不停畫東西。知道這個情況後,我特別關注憐憫這個孩子。

不久他的父母果然離婚分開住,他和媽媽住,週末去爸爸那兒,所以常常週一來上課,書或本子就丟在爸爸家了。上課也越來越好動,用筆敲桌子,這是典型的青春期離婚家庭的問題學生:面對父母離異,從爸爸那兒再到媽媽那兒,有被拋棄感;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父母才分開;有犯罪感,有強烈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

提摩太就是這樣,希望被關注,但他不知道用什麼正確方式來得到愛和關注,每次調皮搗蛋雖遭到處罰,就有種「被關注」的感覺。有一天,我打開他的「學校、家庭聯繫簿」,見到上面有各科老師的處罰,我問他,回家怕不怕媽媽發火罵他?他告訴我,媽媽沒時間看這些,她工作很晚,要到他上床睡覺時才回家,是打掃衛生的阿姨做飯。

一個同事說:現在的問題學生越來越多,老師與學生相處猶如獵人與狼。問題學生的種種問題,往往是他們背後原生家庭問題的延伸。人們常說:父母不好好教育、關懷孩子,這個世界就要狠狠地教訓他們。他們會用錯誤的方式去尋找缺乏的關懷,並常常付上極大代價。老師和學生、家長與孩子,似乎有點像「獵人與狼」,但不應該是追捕者與逃跑者的關係,可以是相伴共舞:老師不能代替父母,代替家庭教育,但可以有智慧,堅決又溫和地給學生樹立界限。

對孩子的教育,家長無條件的愛,不能像LISA的老爸,無原則、無界限地滿足孩子,特別是青春期和父母離異的孩子。提摩太最需要的是父母在時間上的陪伴和傾聽,當他們心中的「愛箱」注滿後,他們身上叛逆的「芒刺」就會漸漸軟化,柔軟得如羽毛一般。

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這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智慧,到今天仍然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