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中國留學生的去留

2016年10月
熊燕

去中國城買菜,跟認識了十多年的老板娘聊了幾句。她抱怨找工人難:以前是她挑人,留學生打工,能找到超市收銀或者上貨都歡天喜地,不僅付學費、生活費,還節省著寄回家。現在留學生打工不多,自己做飯的也少,吃餐館的越來越多。

◎求學精神今非昔比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留學生的經濟條件比上一輩老留學生的生活條件好得多,但是他們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求學精神不如老留學生。

如何劃分新老留學生,理論上還沒有明確界限,比較能被接受的是:以恢復高考前後為界的第一代、第二代留學生,然後是第三代2008年北京奧運前後、中國經濟連續高速增長所帶來的中國社會,特別是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引發新一輪留學熱。這最新一代的留學生,不同前兩代。前兩代大多數是自費,父母絕大部分是新生的中產階級,另一部分是非富則貴。最後社會草根階層子弟能出來,跟前兩代相似,成績優秀,有獎學金支助才能出國。下文將提到的新老留學生,主要是指08年前後出國的留學生。

老留學生在他們那個年代,出國以公費為主,求學時勤奮刻苦,節衣縮食,以拿到文憑,得到工作,留在求學國家,安居樂業為目標。因為10年前的中國,雖然已經開始經濟增長多年,但普通階層的生活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比如私人汽車、自費出國度假旅遊等等,那時國人還只是望洋羨慕。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無論是名氣、科研水平還是報酬,都是國內哪怕是現在像北大這樣的學校都難望其項背。所以,當時不管是普通家庭,還是高官厚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國外。那些沒有找到合適工作或出於其他原因而回國的,國內在當時常常給回國留學學者非常高的待遇和重要崗位,他們後來都覺得「陰差陽錯」,回國對了。

再看新一代留學生。第一類,以優異成績經過考試篩選,來到歐美國家的公派交換生。以法國為例,他們都進入優秀的工程師專業或者商校,得到比較好的接待;另一類自費生,就只能凡事自力更生了。最後是那些在國內高考失敗,進不了好大學而來法國;雖然有培訓,水平也沒有達標。

◎國內經濟超英趕美

從大的趨勢來看,國內很多大城市的生活,高端人才的工資水平已經大幅提高,消費水平有趕超歐美先進國家之勢。因為有世界各國的大公司進駐中國,就業機會多;而現在整個歐美,多年陷入經濟衰退,還加上恐怖襲擊,生活和環境水準都差強人意,就業非常艱難。近年來,選擇學成回國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有的學生選擇畢業後,先留在國外公司工作幾年,積累經驗,為將來回國拓寬路子。

喜歡國外環境,留在國外、得到較好工作的學生,經過幾年學習生活,習慣也喜歡上國外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環境。比如人際關係相比國內要單純多了,生活自在,節奏沒那麼快,環境食品安全。雖然也有犯罪率,但畢竟有幾百年基督教信仰的基礎――誠信基礎,還保留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反映在平等、博愛、人權和對生命的尊重。只有在西方生活過,才能體會國外和國內沒有信仰、沒有普世價值的真正的差別。這些留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都會選擇留下來。

有些選擇回國是,因為發展機會多,賺錢的希望大,又有很好的人脈關係。這樣的留學生學成,最終會選擇回國。

留學生就算拿到文憑,因歐美大部分國家目前的失業率高居不下,如果不是較好的大學畢業,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更不能留下。

◎獨生子女和另類遊學

有些人是為家庭原因選擇回國。很多學成、優秀的留學生,可以在國外找到報酬優渥的工作,但因為多半是獨生子女,一對年輕夫妻有照顧四個老人的擔子,為了贍養老人、陪伴父母,他們也選擇回國。

現在有些留學生,應該叫他們「遊學生」,他們不能或不以拿文憑為留學目的。他們家境殷實,來到國外以留學生身分住幾年,吃喝玩樂,遊山玩水;玩膩了,錢花得差不多了,也就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