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流離失所尋覓家園

2016年4月
文/葉笛

只要走出家門,在巴黎街頭上,就看到許多流離失所的人群。他們從正在戰爭的國家逃離,帶著入境的種種不法手段,帶著固有的生活方式,帶著自身的宗教信仰,帶著或許潛伏其中的恐怖分子,也帶著對在異國他鄉重建家園的憧憬。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靜悄悄地加入了我們的生活,和我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

無論我們眼前的難民背景如何,但在天地間,可說我們同是手足嗎?這個世界本身就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也非一個處處公平的世界。難民淪落街頭,甚至溺斃海邊等牽動人心的照片,正好不是這個悲劇性群體的縮影嗎?

在社會穩定發展時期,做一個所謂的「好人」比較容易,但在現今經濟整體蕭條的光景中,面對恐怖分子暗地裡的襲擊,加之安置難民所需的大量資金和人力,這些種種尷尬的層面,可看出歐洲各國政府對危機的處事方式。有些國家對難民加以拒絕,實在情非得已,因為眼前能力實在有限;有些國家則持接受難民的態度,因為無法見死不救,對面對生命威脅的人,不得不伸出援手。

我認識一些法國慈善協會的工作人員,得知他們的協會近年入不敷出的經濟狀況,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危機,政府的支持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是曾獲得幫助的人們,受助後大多沒有奉獻意識,以至於協會甚至面臨解散的危機。而此一協會的法國組織者,卻不願將協會改制,如做部分的收費服務,因為這違反了協會的創建初衷。我心想,如果她沒有信主,也會跟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這些法國人腦筋太呆板了,何必眼巴巴看著多年經營的協會倒閉呢?但因為知道老一輩的法國人心中有上帝,相信這樣的堅持有其信仰的意義;這已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信心的問題,於是心中充滿對他們的尊重。

對難民持接受態度的國家和人們,無疑是有博愛精神的,這不正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捨己的愛的彰顯嗎?誰說歐洲就一定一直強盛?只願維持自身強盛而拒絕上帝所給人的功課,實際上正是缺乏信仰的表現。

對於我們旅居歐洲的華人而言,生活中總會或多或少接觸到近年來自戰爭國家的難民。我們應該本著基督不怕吃虧的精神,盡已所能地接納他們,為他們禱告,也來為歐洲各國政府能有從上頭來的智慧禱告,也讓教會和基督徒群體尊重政府的決定,實踐「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上帝之道。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安邦護國救助難民
難民,難題也!
打開福音大門
歐盟舉步維艱
愛能驅散恐懼的陰霾!
移民天空的第一抹陽光――感恩
從「要張開手」到「想關上門」
流離失所尋覓家園

2016年4月內容

專題智慧之窗生命線天倫樂繽紛世界生命的旋律教會消息遊子情新聞短論健康寶鑒珍饈百味世界風情畫家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