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彼此恩慈相待

2016年2月
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吳琨、鄧滿、葉翹碧、歐耀強、葉笛

「你打算以後一直留在德國嗎?就這樣過一輩子嗎?」

「那不然還能怎麼樣呢?回國也不一定容易啊……」

說話的這兩個人,都是女性,都已婚,都有一個年齡尚小的孩子,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收入,都……來自中國。

這個短短的午間飯桌上的話題,也許已經被很多「留德華」們討論過。去?還是留?哪裡的發展更好?答案很明確:國內。哪裡對小孩的未來更好?答案同樣明確:德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似乎也無可厚非。既然曾經充滿吸引力的德意志不再是最好的樂土――始終無法完全融入,始終是外國人,就連自己的孩子也始終是外國人!那為什麼不回去現在蒸蒸日上的祖國呢?這樣就再也不會有「融入」的問題了!而且,如果工作不錯的話,還是可以過得非常滋潤的!

扯遠點吧……

2015年,「Flüchtlinge」(難民)一詞從2,500個備選詞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年的「德國年度熱詞」。在這一年,德國共接受了超過一百萬難民,幾乎是平均每88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是否擁有純正日耳曼血統――就接受了一個難民。也正因為如此,德國國內的輿論炸開了鍋――批評的、反對的、觀望的……新聞界也平添了許多話題――各方的正反意見,各種有關難民的正負面報導,各種積極展望或悲觀失望。朋友當中也有人說:「回國吧,這德國,現在到處都是難民,好可怕啊,還是國內安全!」或者說:「我還是不入籍了,目前這樣子,還不知道將來會啥樣呢?」

平心而論,鄧滿心裡也不是一直都樂觀的。但換個角度來看,以自己獨自在德國待了14年的經歷來說,背井離鄉,還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況且,鄧滿當時拿著學生簽證,可以光明正大地合法居住、生活,也有著自己的目標。可這一百萬人呢?將心比心,想到他們長途跋涉前來、前路又茫茫不知所終,實在不容易。在德國居民當中,靜觀其變者有之,直接罵「滾」者亦有之……

《聖經‧創世紀》十二章1-2節記載,耶和華上帝曾經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一個接受過祝福,接受過恩典,接受過幫助的人,按照《聖經》的觀點,是應該把他得到的祝福和恩典、得到的幫助,再傳遞出去,而不是想著「現在我只需要獨善其身就好」。

記得一年多前,做那個重大決定時,鄧滿的母親跟她說:「你既然決定留在那裡了,就要好好地遵守那裡的法律,對當地有貢獻,愛你住的地方。」鄧滿母親受的教育不多,說的話也沒有什麼文采,但是她說的,正是他們母女兩人都期待的:

人,不要只做一個被動的、只是領受這個國家好處的「寄居者」;除了交稅以外,自己應當想想還能做些什麼,是對這個國家、這個地方有益的事情。

鄧滿在寫這個主題時,希望每一個人,不論來自哪個國家,抱著怎樣目的踏上歐洲大地,或者德國大地的人,都能有一種心態,自己不只是為了來享受福利,而是願意出一份力,讓歐洲成為更好的歐洲,德國成為更好的德國;同樣,每一個在工作上做「主人」的,也不要歧視、甚至侮辱和惡待這些「客人」,因為,人唯有憑著上帝的智慧,「彼此以恩慈相待」,世界才能和平,你我才能平安。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遠託異國追尋夢想
海外生活話牌坊
異鄉淚痕耶穌抹乾
漫漫長盼12寒暑
逃出生天
彼此恩慈相待
貢比涅的聖誕 海外留學生記實
致奮鬥他鄉的新媽媽們!

2016年2月內容

專題智慧之窗天倫樂繽紛世界教會消息遊子情生命的旋律世界風情畫健康寶鑒珍饈百味家鄉消息生命線新聞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