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建造家庭孩子有份!

2015年6月
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葉翹碧、歐耀強、莊曉斌、葉笛、鄧滿

孩子當家,可以是主動安排,也可以是被動成就的。有些孩子當家是被客觀環境所造成,家境貧窮是一個原因。窮人的孩子自然早當家,他們為了照顧家庭,為了生計,很早獨立當家,比較早熟懂事,體驗生活的困苦,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可是,如果這類孩子當家後,不繼續追求上進、接受培養,或自學提高知識,只滿足於求生安定,雖然他們當家有一點經驗,若缺乏見識,對於解決問題會比較狹窄和只看眼前。

另外,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若沒有正面的引導,會影響人生健康發展。如物質缺乏,可能導致日後過度追求物質;早期受到歧視,導致比較敏感別人的看法和批評等。然而,富人的孩子不當家,也會有另一種危機──父母自己成功了,孩子卻不能延續。其實,不管是貧富的孩子,孩子當家是不斷地超越自己和環境。父母都需要引導他們,不能溺愛,溺愛使他們不懂事,品德也不能被建立起來。

父母也不能以粗暴逼使孩子當家,在孩子幫忙家裡或外出工作時,不可責罵及灌輸負面的思想,如說:「誰叫我們窮啊」「賺錢最重要」等話語;或是過高期望孩子,反使孩子放任自棄,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父母需要正面地培養孩子當家,讓孩子建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上帝的話能幫助我們。《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對於孩子當家,特別要注意對金錢的價值觀和運用管理,加強孩子的理財價值和能力,遠離物質誘惑。因為在日常的生活裡,孩子常會接觸和使用金錢,若他們只追求物質享受,亂花金錢,以後生活會難以平衡。

讓孩子健康當家,需要父母的教導鼓勵。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引導孩子真正的自理自立,不只是為生活的需要,更是注重培養孩子的生命和品德、讓他們學習生活、領導才能、心理健康等不同層面;要喚起孩子的責任感、愛心、自信、除去自卑、尊重他人,懂得與人相處和分享,加強人際的交往能力,處事有勇敢和毅力,鍛煉孩子的承受力。

孩子當家,需要父母以積極的態度,讓他們知道,當家是幫忙和參與建造家庭,家人的分擔分享很有意義。其實孩子健康成長,實際上也會減輕父母當家的負荷。孩子當家,也可以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建立組織的能力。當孩子嘗過吃苦的滋味,更懂得體恤父母的辛苦。

孩子當家更可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父母要鼓勵孩子學以致用,引導孩子增加各樣的見識。慢慢地,孩子將曉得獨立自主,安排健康的生活。

其他專題文章

建造家庭孩子有份!
跨越文化鴻溝
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適當家務小兵立功
基督信仰給孩子的正能量
德國華裔下一代
兩代溝通有法── 家庭靈修

2015年6月內容

專題智慧之窗天倫樂繽紛世界教會消息遊子情生命的旋律世界風情畫健康寶鑒珍饈百味家鄉消息生命線新聞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