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海外華人知多少?

2015年4月
策劃及撰稿:周簡艷珍、葉翹碧、熊燕、歐耀強、李德嬋、莊曉斌、李汪洵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中國國務院僑辦組織委任廈門大學莊國土教授等研究資料

華僑最早的移民始自何時?

傳說開始於周秦時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漢朝。公元前124年,漢武帝開拓了中西交通要道「河西走廊」,以及與東南亞和印度、斯里蘭卡的海上交通。商人、水手往東南亞進發並定居當地,成為了第一代的海外移民。

「唐人」的稱呼從何而來?

唐朝時,華人移居國外漸增,外國人稱海外華人為「唐人」,華僑回國也稱回「唐山」。至宋、元代,中國沿海居民因兵亂,尤其是福建、廣東受元軍的摧殘,逃往海外避難謀生,唐人的名稱更加普及。

全球華僑總數有多少?

而今海外華人總數約為五千萬人。

世界大移民潮何時開始,又緣於何故?

在19世紀,是歐洲殖民主義發展到最高峰,也是世界大移民潮的開始。在清康雍乾年間的福建與廣東,民間一般都富有。惟嘉慶以後,人口過剩,大清的可耕地嚴重不足、官吏腐敗、官民染上鴉片癮等,民間勞力過剩。滿清默許平民遠赴海外當勞工。
清末太平天國平息前後,民間發生饑荒,貧窮程度難以形容,到處有窮人和乞丐。上百萬的廣東和福建人為改善生活,便興起赴外謀生的想法。福建人選擇在東南亞與他們在明朝時期已定居海外的前輩學習和工作,廣東人也有不少;廣東台山有最多人移居英、美、加、澳、紐等美洲。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本地人與外地人衝突時期,有些人被賣到秘魯、巴拿馬、墨西哥、古巴一帶。
二次大戰後,許多香港人為了改善生活而移居至英國、荷蘭等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到1980年間,嚴格限制公民移民。1984年,英國主動洽詢香港主權是否轉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起了香港人前往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區的移民潮。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也引發了移民潮;當中很多是來自廣東、香港和台灣。移民潮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後逐漸平息,不少移民外國的香港人回流香港。

華人熱門的移民點為那些國家?

隨著中國人的收入、教育程度增加,技術移民人數增加,除了歐美,相對近的澳洲、紐西蘭也成了今天的熱門移民地。

華僑與兩岸三地的關係如何?

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與海外華人有著高度且複雜的關係。海外華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供應了絕大部分革命資金。抗戰時期,海外華人也提供了中華民國大量財力,支持抗日事業,另有數萬人回國參戰;當時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中,華僑後裔幾乎占了四分之三。在1950-1970年代,台灣基於孫中山所建立的基礎,由中國國民黨的海外分部尋求海華華人社群支持,保障了海外華僑在立法機關的席次與華僑的選舉名額。這些名額由台灣各個政黨在立法院選舉(國會改選)時之「政黨票」獲得的票數比例來分配(僑選立委席次計入全國不分區,兩者共選出34席)。大多數當選人具有雙重國籍,惟於上任前必須放棄外國國籍。
海外華人亦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占有重要地位,上將葉飛即是菲律賓歸僑,實業家陳嘉庚也出任政協副主席。不過,到了文革時期,與海外華人的聯繫受到嚴重影響,有海外關係會受批鬥,許多歸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經濟改革開放後,對海外華人的政策恢復到原有水準並得到加強,並積極地尋求海外華人的技術與資金,來幫助經濟發展。現在,很多海外華人投資中國大陸,提供了財政來源、社會與文化網路、互相交流的機會。今日,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有歸國華僑的席次。

上世紀初的華人移民海外,與改革開放後的移民華人,其差別在哪裡?

東南亞國家的海外華人,已經奠定了商業與財政地位。在北美洲、歐洲與大洋洲,華人所從事的職業則多樣化,從餐飲業到醫學、會計、投資、法律、藝術與教育等專業範疇都有。華僑和華裔的名稱從何而來?
海外華人(或華僑)泛指從中國移民國外的華人及其後裔,包括從明朝、清朝以來直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和澳門不同時期的移民及後代。
華裔是指華僑及其後代,通常出生在非祖籍國的海外。一些移民大國存在大量的華裔,如美、加、澳洲、新西蘭等,華裔成為這些國家少數民族中的重要力量。

「賣豬仔」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在歐美工業革命期間,有大量華人為了淘金,被賣往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非和俄羅斯等國當苦力,從事危險的工作,如開採金礦與鐵路工程等。當中有很多是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根據記載,被賣往中美洲殖民地的契約華工的命最苦,死亡人數逾半數以上,當中許多人被騙,契約到期也不得回家。限於當時中國的環境,唐人在這段移民史裡,知識水平高者不多。

東南亞一代的華人移民是從何時開始的?

華人大量移居東南亞始於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始了華人歷史上第一次海上遠征。鄭和率領200艘船艦,在南洋各地訪問,從1405-1433年的28年時間裡,一共七下西洋,遠航30多個國家,最遠抵達非洲東岸及紅海沿岸。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東南亞之前,從中國移居到東南亞的華人,主要是在通商貿易的需要上移民至中南半島和海外。至16世紀後,特別是17世紀,西方國家相繼侵入東南亞各地以後,隨著東南亞各國逐步淪為殖民地,華人跟隨已定居海外的親友赴東南亞學習做生意或從事勞工業。越南的移民按照到達時期、原鄉籍及同化程度,被稱為明鄉(MinhHương)、華(Hoa)及不同名稱。

華僑的新移民和老移民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國移民通常被稱為新移民。近30年來的華僑新移民數量迅速增長,有近1/3為來自港、台和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及其眷屬,與老移民多為農民有根本差別。
另外,華僑在世界各地的分佈狀況也發生變化,過去華僑高度集中於東南亞的格局已被大規模的新移民所改變,現今東南亞華僑佔世界華僑總數的比例降為73%左右,北美華僑多達530萬,2007年佔世界華僑總數近12%。歐洲華僑200餘萬,2007年佔世界華僑總數近5%。華僑聚居區幾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也出現多個華僑聚居區。
在中國新移民潮中,東南亞並非移民的首選目的地。隨著1990年代中期以後,發達國家對外國移民日趨嚴厲的限制和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經貿關係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前往發展中國家尋求商機並定居。這些新移民,其出國動機、教育程度、經濟能力、職業結構和定居狀況和老移民有較大不同,他們具有高學歷、有一定經濟能力、流動性大和來自全國各地。
大陸新移民中有相當大比例是高學歷者,本身就是社會精英或潛在精英。來自港台的新移民大部分也具有高學歷。他們移民的動機並非謀生存,而是求發展。依出國目的、途徑和職業結構,中國大陸新移民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留學生;二是非熟練勞動力,他們主要以親屬團聚理由申請定居身分,少部分人則選擇非法途徑前往海外定居;三是商務移民,包括投資移民、駐外商務人員和各類商販;四是少部分留居當地的勞務輸出人員。至2008年,中國新移民數量約達958萬。其中,來自港台的約160-170萬,來自中國大陸的約800多萬。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美好人生正確為先
培養歐洲華人的獨特氣質
柏林導遊趣聞逸記
歐洲的華人「新移民」動向
一群東南亞移民
海外華人知多少?
只是錢惹的事兒?

2015年4月內容

專題智慧之窗天倫樂繽紛世界教會消息遊子情生命的旋律世界風情畫健康寶鑒珍饈百味家鄉消息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