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愛的功課

2015年5月
文/劉倩兒

1要問我為什麼選擇相信上帝,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教會很有大家庭的感覺!

◎我要歸屬感

我來美國第二年,就被朋友帶到教會去學英文,後來參加團契很開心,很有歸屬感。年輕導師夫婦也很優秀,心想跟他們信一樣的神(上帝)準沒錯。雖然一開始是以這樣膚淺的理由信的主,但四年後我終於知道,耶穌賦予我的,遠遠超過我所要的歸屬感!

為什麼如此渴望歸屬感?因為父母在我還不懂事時就來美國了,留下我和姐姐由保姆和外公帶大,保姆經常換;長大後就往返外公、奶奶、阿姨和姑姑家住,生活環境一直在變;感覺自己很不在乎親情,既不討厭家人,也不愛他們。

初中時,我特別看重友情,很在意自己能否融入群體、是否被同齡人認同。為了不被人欺負,就跟壞學生打成一片;當時初中生中很普遍的現象,是打群架、早戀、同居,甚至吸毒,幸好保姆阿姨管得嚴,也關心我和姐姐,我們才沒有走偏。現在回想起來特別感謝神,在我還不認識祂的時候,祂就已經在看顧著我了!

◎好像局外人

我和姐姐移民來美國後,雖然在父母身邊住,還是感覺像局外人,因為他們的表現跟之前電話裡的關心差別太大,我沒辦法接受。媽媽不希望我們讀書,說就算讀得半死,出來也是找不到工作,結果還是要做餐館;同時卻非常看重弟弟的學業,說他從小在美國長大,沒有語言障礙,我們再努力也沒辦法達到弟弟的水準。

我覺得媽媽偏心,重男輕女,便很努力地讀書,好證明我自己;我很期待發成績單,因為平均都是90多分,可是媽卻用很不屑的語氣說:「這又有什麼用?就算你拿到大學文憑,也找不到工作。」每次弟弟發成績單,她就非常緊張,成績掉了幾分就鎖電腦不讓他玩遊戲,我越看越氣。

媽媽整天跟我談錢,也讓我心裡難受。她說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的,白養我們這麼多年;我和姐姐都欠她債,我欠18年,姐姐欠20年;賺錢以後要每個月給她500元,相當於她以前每月寄給我們的生活費……我的心受傷了,想和姐姐搬出去,是外婆勸我們跟媽媽住,就像租房那樣,每月付500元租金,電費由我們兩人付,生活自理。一開始,關係很僵,牙膏、沐浴露、洗髮露都分開用,飯分開煮,不一起吃。我越來越討厭這個家。

◎這是大功課

教會團契朋友給我的關心,和家人形成鮮明對比,我感覺團契才像家。我們那時裝修新房間,團契的弟兄每天都來幫忙組裝傢俱,熬到半夜兩、三點才回家。有一次團契玩點歌遊戲,一位團友寫字條說:「倩兒,生日快樂!今年生日,你過得開心嗎?」我哭個不停,因為家人沒為我過生日,朋友卻記得。

神教導我要孝順父母,這對我是個很大的功課。媽那麼在乎錢,巴不得把我們賣出去,爸又從來對家裡的事不聞不問,我一點都不喜歡他們,又怎麼孝順他們呢?心裡是千般的不願意,可是神說的話要聽。導師建議我們,在父親節、母親節或父母生日的時候,對父母說「我愛你」,他們會很開心。我想想都覺得肉麻,但還是試著去做。

第一句「我愛你」最難開口,媽媽聽到了卻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她在洗碗時哼歌,然後問我要不要吃水果。以後,我說「我愛你」的次數多了,有時候她會回一句「我也愛你」,我就很感動。感謝神,我不斷跟神禱告,希望我和家人的關係能改善,祂真的垂聽禱告!

◎一樣愛我們

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矛盾,我和家人的關係更近了。我們常吵吵鬧鬧,可是每次都讓我們加深彼此的了解,問題解決了,關係也就更改善了。其實,最重要還是互相理解。我錯在心裡總是惦記著媽媽偏心,然後把她的不好無限放大,忽略了她為我們姊妹付出的努力。還記得,我和姐姐來美國的頭兩個星期,她每天帶我們出去玩,博物館、動物園、日本公園、自由女神……紐約能去的景點都去了。

我找的第一份兼職工作,是在很偏遠的中國餐館,是媽媽送我去搭車,幫我找對地鐵路線;她當時有約在身,卻陪我坐了好多站,確定我不會坐錯車,才趕去辦自己的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我到了餐館後,因為上班很緊張,完全忘記打電話給媽媽;晚上12點下班時,手機拿出來才發現,她每個小時都打好幾通電話給我!我趕緊回電,電話才響一聲,她就接起來了。那麼遲沒睡,肯定在等我電話。她一接電話就責備我為什麼不接電話,以為我出了什麼事,我突然覺得好內疚。

現在,我把媽媽對弟弟好,看做是她的習慣,因為我們沒生活在她身邊,只有弟弟從小由她帶大。事實上,她也一樣愛我們姐妹倆,只是不懂怎麼表達愛而已。我信主,媽不喜歡,她拜偶像。盼望有一天,我們能合照,一起出現在《號角》上。

其他生命的旋律文章

人生道路神引領 輕省全因主同行
媽媽在就不一樣
愛的功課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生命的旋律藍山集世界遊蹤健康寶鑒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人在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