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飄泊

2015年5月
文/關公關
(註:資料來自劉渭平著《澳洲華僑史》)

1851年開始,中國人大量湧入澳洲,外因是澳洲紐省和維省發現黃金,內因則是中國社會經濟瀕臨破產,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民眾產生了出國謀生的念頭。

離鄉別井的,幾乎是清一色男性,他們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別離,希望在彼邦勤儉工作,賺錢之後衣錦還鄉。「家」的觀念讓他們痛苦地掙扎,回家是當時華人最強烈的要求,並認為與家鄉保持經濟和社會的聯繫十分重要。寂寞或文化虛空,促使一些人返回中國,但由於澳洲有工作機會以及較有前途,也促使一些人選擇澳洲。

根據當時統計,成千上萬的華人匆匆來到澳洲,又匆匆離去;但許多人卻不斷往來兩地之間,由臨時寄居轉成終生遊走。

早年來澳洲較著名的華人麥世英(Mak Sai Ying),便遊走兩種文化之間。他樹立了一種早期的移民模式,許多人都走了與他相同的路。麥世英於1798年在廣州出生,1818年到達悉尼。第一任妻子是英國人,在巴拉瑪打市經營旅舍,但妻子不幸去世。第二任妻子也是英國人,自此他與下一代都在此落地生根。移民之後,並不表示他與故鄉斷絕來往,1832年麥世英回廣州住了五年,一方面尋找商機,一方面與親人敘舊,然後重返悉尼。

另一位在澳洲出生的華人Cliff Lee,他的一生便是不停在中澳之間走動,他大部分時間住在中國,經營建築,還為悉尼的中山同鄉會組織觀光團來中山。悉尼許多人都來自中山,這種旅遊活動也是文化傳揚的一部分。

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教授曾乙南於1915年在悉尼出生。九歲時,父母把他送進廣東話學校,他回憶父母時常提及要返回中國,但從未如願。

著名商人梅光達,1850年在廣東台山出生,九歲時隨叔父到澳洲,獲一金礦場主教導英文,充任華工翻譯,後來更代表華人向澳洲官方辦理交涉事宜,被稱為事實上的中國領事,是一名基督徒。梅光達曾三次回國洽談貿易代理,令其商業發展甚速。他又熱心慈善事業,受到中外人士敬重。可惜他在53歲那年,遭暴徒搶劫襲擊,重傷不治。他雖久居異國,但從未忘記本身為中國人,臨死時遺願以穿著清政府所賜官服入殮。

1893年在悉尼出生的中英混血兒劉光福,七歲那年,遵父命返台山讀書數載,讀的是中國古籍,使他略識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1908年才返澳始重習英文。由於他兼識中英文,故自視為批評澳洲對華僑移民政策最有資格,並常以私人名義上書英、澳政府,就澳洲對華僑問題有所建議,對爭取華僑權益貢獻甚多。

郭標和馬應彪均在悉尼經營蔬果批發,其後回上海創業。郭標原在悉尼開設永安公司,20世紀初返國投資,在上海等地創設永安公司,為中國新式百貨公司之最早者。馬應彪在悉尼創設永生公司。致富後返國,在上海、廣州、香港等地開設先施百貨公司,與永安公司及稍後的大新、新新公司併稱為中國四大百貨公司。

從以上各人的生平事蹟記載,顯見他們重視故鄉,懷念故鄉,雖身在澳洲,卻心繫祖國;有些告老還鄉,有些要後人回國受教育,有些致富後回國投資,有些推動中澳貿易,有些協助僑胞爭取權益,這是種族優越感及文化分離的複雜思想所致,但最重要的是以此彌補那失去的歸屬,一解情結。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談華人移民為何缺乏歸屬感
飄泊
落腳地
澳洲第一位華裔公民梅光達
從何處來 往何處去
嚮往更美的家鄉

2015年5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生命的旋律藍山集世界遊蹤健康寶鑒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人在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