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口罩東西說

2020年5月   

若妍

今年一月底,筆者經香港停留轉飛悉尼,出發前幾個小時,所到之處幾乎人人戴著口罩。店舖裡口罩已經脫銷,街上更有市民排起了長隊,蜿蜒至兩個街區。筆者好奇,買什麼緊俏商品?一看原來是免洗消毒手液。在機場與工作人員對話,筆者出於禮貌和習慣,把口罩撥下剛要開口,對方以嚴厲的眼神示意:戴上口罩再說話!隨後還教育了我幾句。

哪想到坐了一夜飛機,剛踏上悉尼的土地,就感受到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戴口罩的人被視為異類。網上的短文更是警告加規勸,說不要戴口罩,除非你有病,否則是在給澳洲製造恐慌。戴口罩是很不合宜的。從東方到西方,一夜之間,恍若兩個世界。為何東西方有如此迥然不同的態度?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口罩的來歷

口罩到底從哪裡來的?據維基百科的資料,口罩的歷史追溯到14世紀的黑死病。此病約在1340年代傳播到歐洲,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萬人死亡。當時有部分醫生佩戴鳥嘴面罩,類似於現代的醫療口罩或防毒面具,其前端呈鳥嘴狀構造,裝有芳香物質,以阻擋環境的異味並隔離病人的飛沫,且具有殺菌功能。到19世紀類似現代的口罩出現並開始應用於醫療。20世紀初,口罩成為大眾生活的必備品。在1918年那場席捲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

由此看來,口罩並非東方所特有。

東西方差異

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的傳播,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在澳洲這個移民國家,就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大致區分的話,東方(亞洲)人比較謹慎、重視,戴口罩的居多,目的是為了預防被傳染,保護自己,客觀上也為減緩社區傳播作出了貢獻;而西方(北美、歐洲等)人普遍都不太重視,沒有預防的觀念,沒有人戴口罩,除非自己生病了才會戴上,以防止傳染給他人。據說他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口罩是病人用的,健康人不應該用。所以就連醫生護士都不准戴口罩。東西方人在戴不戴口罩這件事上,是各執一詞,各有一說呀。 

然而,疫情擴散之迅猛,如山雨撲面,才見天邊拉出一簾細雨,須臾暴雨已橫掃屋檐,勢不可擋。有人說得好:「病毒是不需要護照的。」它肆意橫行,遍及全球,無問西東。

那麼,究竟是東方人的預防思維好,先暫時忍受個人的不舒適、不方便,以達到防病控疫的效果;還是西方人的隨機應變好,繼續維持自由的生活,直至病毒來敲門,再採取應對措施?留給讀者朋友自己去思考吧。或許只有待這場疫情過去之後,回頭來看,才能得出比較公正的結論。

求問神心意

在這場疫情中,神要我們基督徒學習怎樣的功課呢?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聖經》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利比書》二章3節下)我們華人可能自我防護做得比較仔細,但我們也需要學習西方人良好的公眾意識,在社區裡遵守政府的限制令;一言一行為他人著想,不要加入恐慌的囤貨潮,因為你多買一份,就會有人買不到所需的物品;憐恤幫助有需要的弱勢群體。「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三章27節)

病毒面前不分東方西方,只有人和病毒。讓我們放下任何成見,專心仰賴我們所信的上帝,祂應許說:「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
(《詩篇》九十一篇15節)讓我們與眾人同心協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共同度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