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食以愛為先

2020年3月     

蔡湘君

講到飲食,古人流傳下來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民以食為天」,如果光憑字面意思,將其理解為「飲食是民眾的頭等大事」,我覺得這是不夠的。只要再繼續讀下面的句子,就不難看到,這個「天」還包含更深一層意思。

根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管仲說完上面那句話後,又告誡當時統治者說:「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由此可見,飲食之所以成為民眾生命的根本因素,乃是因為「天意」所賜。

雖然,古代先輩所認知的「天」(意為:在上帝王,或最高主宰),是否與我們所稱的上帝為同一概念,這個問題還有待探究,但就這句話透露出來的思想,與基督徒的飲食觀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多基督徒都能背誦《主禱文》,其中就有一句:「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可見飲食是我們日常生活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在飲食上沒有缺乏,是上帝的恩典。

飲食是上帝所賜恩典,這在《聖經》中有非常多的記載。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之後,就對他們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創世記》一章29節)到了挪亞時代,上帝再賜下更多食物給人類,祂說:「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做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創世記》九章3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度過的那段艱苦歲月裡,上帝將糧食從天上降給百姓。到了耶穌時代,神依然沒有使祂的子民挨餓。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應該是「五餅二魚」的神蹟吧。

當時耶穌渡過加利利湖,到了一座山上,跟隨他的人有五千之多。對此,《約翰福音》六章9節有這樣一段記載:「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就吩咐大家都坐下來,「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約翰福音》六章11節)瞧,孩子手上的五餅二魚,耶穌卻能分給五千人吃到飽,不但如此,還剩出12個籃子來。

縱觀《聖經》所記述,在上帝所賜飲食的種種恩典之中,不難看到,我們日用飲食餐單裡,最主要的成分就是愛。

正如《詩篇》一百零三篇8節所讚美的那樣,上帝的恩典裡面,有「豐盛的慈愛」。

因此,我們還要說:「食以愛為先。」

我們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非常普遍,有愛的食物,總能叫人沒齒難忘。

常聽到不少人慨嘆,即便嚐遍了世上的珍饈美味,最難忘的那道菜,一定是兒時媽媽做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難道中西各種菜系的大廚都是徒有虛名嗎?當然不是了,媽媽做的菜最好吃,不是因為手藝有多麼了得,經驗如何豐富,關鍵在於,媽媽的每一道菜裡,都飽含著親情與慈愛。

記得有部電影,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有一位很開心的姑娘,平時做的饅頭又甜又香,可她遇到很傷心的事之後,做出來的饅頭都是又苦又澀。當然,這部喜劇影片採用的是誇張藝術手法,不過,還是透露了烹飪美食的秘方。

除了要以感恩和慈愛之心,為家人、朋友或任何人製作食物之外,在享用每一頓餐飲之前,對賜給我們糧食和生命的慈愛上帝,獻上內心感恩之語,也非常重要。我們看到,耶穌也是在祝謝之後,才開始進食,我們更應該稱頌神的創造與恩賜。我們說「食以愛為先」,這並非出於宗教或個人的理念,而是使自己懂得感謝生命的供應者,稱頌祂的美名,同時也使自己懂得珍惜食物,愛惜健康。

愛使食物美好,因為愛源於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