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事: 日韓風暴 來龍去脈

2019年8月     

宗淑

2019年7月1日,日本政府宣佈管制令:自7月4日起,實施對三種化學原料出口韓國的嚴格限制;現行簡化程序(只要通過審查,三年內同一企業免審),改為每次出口均要約90天審查。

兩國舊怨新仇

日韓雙方都心知肚明,本次貿易戰的源頭,來自歷史積怨。

20世紀50年代,韓國提出「徵用工訴訟」,要求日本向二戰期間在朝鮮殖民地強徵的百餘萬勞工賠償3.64億美金。經過13年談判,兩國於1965年簽署《日韓請求權協定》:日本提供三億美元無償援助、兩億美元有償援助和三億美金商業貸款,「一次性解決」受害者索賠問題;韓國政府放棄「索賠權」,接受「經濟合作」。

2012年,韓國最高法院裁定:《日韓請求權協定》未涉及強徵勞工之精神賠償問題,因此「個人索賠權並未消失」;2018年,判決「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等日企,須為強徵勞工做出賠償,而訴訟律師團則申請扣押凍結該企業在韓資產;2019年,韓國法院陸續判決對其他日本企業索賠。

日本寸步不讓

日本主張,這些判決因《日韓請求權協定》而無效。外務省提出,基於該協定向第三國要求仲裁。韓國拒絕,提出由兩國企業自行撥出資金支付原告賠償金。日本以「超出忍耐極限」予以回絕。

雙方均不讓步。2019年3月,日本財相透露,不排除對韓經濟制裁;6月末在20G大阪峰會上,韓國總統與日本首相僅有一次握手,再無任何正式會談或非正式接觸;7月1日,日本即宣佈管制令,意在迫使韓國承認《日韓請求權協定》的有效性。

目前的經濟制裁,還只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是把韓國從White Countries(日本政府的國安友好國家名單)中移除,不再享有除特別限制產品外均可自由出口的特惠,日經產省可以國家安全為由,指定產品進行90天出口審查。如此一來,任何行業產品均可成為出口韓國的指定控管對象。

韓國措手不及

這三種原料,分別是用於手機螢幕、OLED面板的氟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用於半導體及可摺疊屏幕的光刻膠(Photoresist)及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由於氟化氫具腐蝕性與劇毒;光刻膠保存期短、品質很快劣化,而不易存儲。故當日本突然切斷供應鏈,韓國產業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從全球市佔率來看,三種原料幾乎被日商壟斷:佔全球產量的七到九成;單氟化氫一項,全球半導體業近70%用量來自日本。韓國從日本進口的比率,更是分別高達93.7%、91.9%與43.9%。韓國半導體與顯示屏產業,想從其他國家尋找替代源非常困難!

沒有原料,勢必停產。據對管制措施所衝擊的269家中小企業進行的調查,59%表示恐難撐過六個月,只有兩成企業能撐一年。7月8日,韓國綜合股指大跌2.2%。

魚死網破之局

7月12日,日韓工作層級會議並未解除爭端,甚至繼續惡化。據韓國經濟研究院估算,管制措施將造成韓國GDP減少2.2%,日本減少0.04%;若韓國實施對等措施,其GDP減幅將擴至3.1%,日本亦增為1.8%。

顯而易見,對於任一方,貿易戰都是魚死網破的對決,需在得失之間做出兩害相權孰為輕的判定。就韓國而言,近年經濟下行,就業率處在10年來低谷。若不回歸《日韓請求權協定》,放棄追加的索償及凍結日企在韓資產要求,便要面對半導體產業被日本扼住喉嚨的危局。雖然韓國表示,將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但遠水如何解近渴?

這不但是韓國企業「前所未有的緊急情況」,也是文在寅政治生命的危難時刻。他是大打民族牌的總統,與北韓緩頰,對日本厲色,但若日本製裁成為韓國經濟衰退的加速器,其政績也恐將功虧一簣。

當然,日本也要冒風險。7月8日,南韓宣佈:如果日本的貿易限制措施致使韓國企業蒙受實際損失,韓國政府也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韓國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是限制OLED面板或半導體出口,以對索尼、夏普等日企的電子產品形成影響。

而日相安倍,也在為達成修憲而積累政治資本,斷然不會妥協。他一方面表示制裁措施沒有違反世貿與國際貿易法規,一方面強調限制是著眼於「安全保障」及重新檢視日韓信賴關係,即原料僅能出口給「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暗示這些產品存在從南韓非法轉運至北韓、轉為軍事用途的風險。

日韓爭端,不純是貿易之爭,其蝴蝶效應必波及美日與美韓之同盟結構,進而削弱東北亞安全體系。北韓聲討日本、聲援南韓;中國與俄國戰機進入南韓防空識別區……毫無疑問,改善日韓關係,符合美國利益。7月20日,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動身前往韓日,但美國會成為一朵解語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