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集: 魚類的生活環境

2019年4月
易多馬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說:「水至清則無魚」。對於釣魚人來說,事實並非如此。魚類生活需要有生態平衡和良好水質的環境。
良好的水質是指含氧量高,空氣流通佳的水域環境。那麼,水的氧分從何而來呢?有兩個來源:一是水中的植物,二是水上的空氣。
水中植物會在日照下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純氧,因而,越是清澈的水質,越能使植物茂盛生長;水中植物越茂盛,水裡的氧氣就越充分,魚類就越多地聚集一起。
同時,水與空氣還能自動調節,維持均衡狀態。當水的含氧量超過飽和點時,氧分會自動從水中溢到空氣裡;相反,若水中含氧量低於飽和點,空氣也會把額外的氧,溶入缺氧的水裡。
那麼,什麼情況下水會缺氧呢?水渾濁的時候。
特別在夏季,當水中的動、植物死亡過多時,這些生物組織會在腐爛過程中,耗盡水中的氧分,而空氣中的氧,卻無法及時補充,造成混濁、污染或過肥的水含氧量不足的現象。當溶解的氧比正常的含量少於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魚類覓食、自衛等動作,以及健康生活都會受到影響;當含氧量低於百分之五十,魚類便會窒息死亡。
寒冷地區在冬季裡,也會因為水面結冰,將空氣與水隔絕,而出現缺氧狀況。通常情況下,冰層下的水中植物,都能獲得足夠陽光,産生魚類所需的氧氣。除非冰面上覆蓋了雪層,或者冰層受污染,導致透光度過低,水中植物難以進行光合作用。這種情況下,只需三兩天時間,魚類便會整批地死亡。
不過,以上都是自然現象,真正破壞水中生物生命的,是人類的污染。
水面只要有一層薄薄的浮油,就能封死氧和光照的流通。此外,不能分解的塑膠品、容易腐爛的有機物等,都會破壞水的含氧量。
魚類必須生活在空氣流通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只有在水質清澈的地方,才能享受釣魚之樂。所以,喜愛釣魚的朋友,當你們甩竿、盡興的時候,請記得保護釣場的水源清潔;保持釣場的地方清潔;記得把垃圾都帶走,避免污染環境,作上帝的好管家。因為,上帝曾經這樣囑咐過我們:「我們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爬行的生物!」(《創世記》一章2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