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人生之問) 「問」的學問

2018年12月
沁元

遠古時代,人們基本上以狩獵為生,後來慢慢養起了家畜,可是最大的生存困境是「水」的問題,因此他們開始問:「如何可以取水?」為了比較方便飲水。他們就隨著水源而居住。由於一年四季的變化,水源也會跟著改變,所以草原上的人,開始了以遊牧為主的生活。後來有人比較聰明,又問了另外一個問題:「如何讓水保持常有?」這樣他們就想出了打井,並學會了修建水渠,因而產生了農業,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這個小小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得到啟發,事物的結果取決於我們問的問題。「問題」好比一個方程式,它指引我們的行為和可能的結果。所以我們的人生由我們所問的問題所決定,我們問問題的能力,影響著我們的幸福、快樂和意義。對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嚴肅的人生基本問題,我想每個人的回答都會不一樣。可是無論你的回答是什麼,人生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是死亡。
《舊約聖經》中的《傳道書》是一卷特別奇特的書,說它奇特,不僅在於其文學表達形式,更在於其思想內容的傳達。《傳道書》向我們刻畫了「虛空」的人生,並引導我們從生活中發現人生的虛空和徒勞,認識到唯有信靠神、有神參與的人生才是充實而有價值的人生。
按照吳仲誠博士《蒸汽人生》的表述,實際上「虛空」這個詞的原文,是指向一個比喻或象喻——「蒸汽」。這個象喻含有「短暫、不持久、不穩定、不紮實、難以捉摸、污穢、惡臭、叫人難受」等意義,其中的確切意義依據《聖經》中的上下文,或是根據其語境而定。
人生短暫無常,如謎般難以理解;如海市蜃樓看似真實,卻什麼都抓不著。人世間充滿了美好與良善,當我們正要享受其中時,悲劇便悄然而至,將人生的美好與良善給拆散了。最終的死亡使一切日常的努力全歸於烏有。
所羅門王是極有智慧的人,但是他通過自己一生的經歷,最後發現人們所追逐的智慧何等虛空!「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道書》一章17、18節)所羅門還有一句話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提醒:「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傳道書》十二章12節)這裡所羅門的意思不是讓我們不讀書和著書,而是說單純地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著書而著書,或者為了功名利祿而讀書、著書,於己於人都沒有任何益處,不過是蒸汽一場。
那麼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在這蒸汽中究竟該何去何從?
《傳道書》最後說到:「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十二章13、14節)
《傳道書》為人們給出了答案:接受這些蒸汽,並從中領受神的恩賜:喜樂、友誼、家人、美食、晴朗的天氣……。當人完全信靠神,便可以從蒸汽中得釋放。整卷看似消極低沉的《傳道書》的結尾,因著這句話給陷入虛空和徬徨的人生,指明了生命的亮光和前景,用黃朱倫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看透不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