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偏遠鄉鎮的學童教育

2018年10月
黃建輝

澳洲幅員遼闊,東西距離四千公里,中部大部分地區都是荒漠,人口稀疏,學齡兒童少,教育成了一大問題。可是澳洲政府沒有忽視這些地區的教育需要,反而投放相當多的資源,採取最新科技,解決基本教育的困局。

初期教育由教會負擔
從1788年首批英國人來到澳洲,直至1901年成立聯邦政府,澳洲主要沿用英國的教育方式,最早的學校是由第一位聖公會牧師理察德.莊遜(Rev. Richard Johnson)創建,以悉尼木建的臨時教堂為課室,在同一屋簷下,將200位兒童分開三班輪流上課,內容都以讀寫、文法和教義為主。八年之後,木教堂在一場火警中燒毀後,就改由政府負責辦學。
隨著人口增加,為種植糧食,開墾荒地,居民逐漸分散到幅員遼闊的內陸,適齡學童散居偏遠鄉郊,學校教師的分配都成了大問題。

免費、強制、世俗的教育政策
繼聖公會之後,天主教教會以及其他宗派的教會也隨著興學,以各自教育理念施教。然而,政客覺得教育應由政府負責,民間則強調政教分離。於是引入「免費、強制、世俗」(Free, Compulsory and Secular)的公立教育政策,但各教會辦學,仍可遵循各自宗派的教育理念。
所謂「免費、強制、世俗」,是以前單由教會負擔的兒童教育,轉為由政府稅收負責,民主國家的人民必須接受基礎教育,所以是免費而且強制的。至於世俗教育原則是有別於個別宗教派別的特殊教育理念。
1850年代,澳洲興起淘金潮,人口急速增長,而且非常分散,傳統的學校教育頓成政府難題。一般來說,一間小學,一位老師最少要有10位學生;至於中學,最少要五位教師,至少要有40至300位學生才可成立學校。在19世紀初期,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要用馬車送到方圓五公里外的學校上課。因為地理關係,適齡學童只能離家遠赴昂貴寄宿學校。貧窮家庭學童就會面臨失學的窘境。
按澳洲地域之廣大,只有東西岸幾個大城市可維持傳統式學校,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及維多利亞州內陸、南澳、西澳、北領地以至塔斯曼尼亞島,這些地區的地廣人稀的農莊和礦場,要提供正常學校教育簡直不可能。

多元化的偏遠教育
雖然面對這些困難,在過去短短二百年,澳洲創造了多元化的偏遠教育方式:
1、實習老師(Pupil Teacher):在淘金時代(1850-1900),實習老師跟從主任老師(Head Teacher),學習兩年小學課程,從教育部取得執照,就被派去偏遠地區只有一位老師的學校主持教學,他們每年獲主任老師來「視學」一次,教學技巧只能有限改進。政府政策要為國民提供免費強制教育,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所提供的教育質素有很多改善空間。
2、巡迴老師(Itinerant Teacher):及至1901年聯邦政府成立,政府安排男性老師,每年至少巡迴探訪數個偏遠家庭,教導簡單課程,留下或交換課本,以及批改作業,交代下次探訪作業。這樣的老師需要家長協助,督導學生的學習,這方法後來演變為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兩次世界大戰,男教師缺乏,遂有女性教師派到偏遠地區。
3、函授(Correspondence System)。在19世紀初期,昆士蘭的教育部從巡迴老師制度改進,編寫好的課程和學習指引,每週由布里斯本市初級函授學校(Primary Correspondence School in Brisbane)寄出,由家長按指引督導學生學習,這種課程以半年為一單元,分二十週寄出及收回批改。若家長文盲就由成年的助教提供協助。
4、廣播學校(School of the Air簡稱為SOA)。初期巡迴老師必須使用馬車來回偏遠鄉鎮及教育中心,後來由汽車取代為交通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線電廣播(VHF)發明後,課程教授增加了廣播原素。他們借助澳洲特有皇家飛行醫療服務(Royal Flying Doctor Service)雙向無線廣播設備為教學媒介,幫助老師與學生的溝通。創辦飛行醫療服務的約翰・弗林牧師(Reverend John Flynn)也參與建議。1948年首先在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成立愛麗絲泉皇家飛行醫療服務基地(Alice Springs RFDS Base),是首個地區成立廣播學校,1956年延伸至新州,其他偏遠地區也相繼成立廣播學校。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當澳大利亞著名電視節目「布什袋鼠」(Skippy the Bush Kangaroo)出現時,廣播學校SOA獲得了國際聲譽。2005年,澳大利亞各地有超過16所SOA學校,其網絡覆蓋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除了教育生活在地理位置偏遠地區的兒童外,這些學校還教導在澳大利亞旅行,或因醫療或其他原因不能上普通學校的兒童。
隨著科技的演進,廣播學校已能使用衛星轉播、寬頻電腦等科技,協助教學,務使在家中上課的學生能與老師,甚至與同班同學隨時直接溝通。
廣播學校SOA計劃現已擴展到教授中學生和成人教育課程,這意味著無論他們現在住在哪裡,每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在家完成學業。澳大利亞SOA還幫助世界其他有類似問題的國家,建立了自己的廣播學校。
廣播學校服事幅員幾百公里以內的地區,他們的老師在特定錄音或錄影室,透過麥克風和視像為學生上課,還定期有課外活動,例如露營、音樂或體育等,與一般正常學校無異。政府也對這些偏遠地區的學校和老師有額外的津貼。
《箴言》十四章21節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照顧窮乏人,服侍有需要的人,正是《聖經》的教導。澳洲的偏遠地區基礎教育,在許多關心偏遠地區學童教育的人士,包括基督徒牧師和教師的努力下,突破地域和物質的缺乏,開創了教育的新途徑,是值得人們稱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