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 從《陶恕傳》學到的功課 察覺和領受

2018年9月
吳曉霞

陶恕生於1897年,1963年去世。17歲信主(耶穌),22歲開始事奉神,一家九口人,六個兒子,一個女兒。他一生都在宣道會服事,長達44年,直到去世。他的工作包括牧養、寫作、編輯,擔任聖經大會講員和教派領袖的職分。此外,他還是深得許多人信賴的屬靈導師。他的作品有四十餘本,書籍被翻譯成各國的文字;他的信息能穿透靈魂,令人終身難忘。

陶恕的禱告
陶恕說:「我曾向上帝禱告,求祂使我的心思敏銳,能夠察覺到祂告訴我的一切事情;接著,我又求上帝用先知的油膏抹我的頭,使我可以把領受到的一切向世人宣揚。」其中「察覺」二字,非常生動地表達了陶恕對主恭敬謙卑的態度,「領受」二字也非常貼切地描述了「察覺」的結果。反觀我的信主經歷,我都禱告些什麽呢?求家人的健康平安、求事業的順風順水、求孩子能出人頭地,卻很少想到要去「察覺」和「領受」神的心意。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功課。

新造的人
陶恕17歲時,有一天他在街上聽到一個年邁的老人在街頭傳道,當中有幾句話讓陶恕聽了以後,心頭一震。老人向人們說:
「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才能得救,就呼求上帝吧,你只需要呼求上帝說:『上帝,求你開恩,可憐我這罪人。』只要這樣,你的禱告上帝一定會垂聽!」
那天他回到家中,整整一個下午就坐在自己家的閣樓上安靜思考、與神(上帝)摔跤。從那一天起陶恕重生得救,成了在耶穌基督裡新造的人。一個全新的世界,向他打開了大門,他開始探索神的奧秘。

因信得救
陶恕的人生經歷,看似和大部分人差不多,有一個從迷失到相信的過程。只是他重生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教會的各項工作中。陶恕的少年、中年、晚年時代,神似乎都預鋪了他作為基督徒的路線。他在宣道會成長,也在此服事,他的影響力之深遠,罕有人可比。從陶恕的重生得救看自己的信仰,我們能得救,完全是因著相信神的恩典,承認我們的罪,神就會給我們一個重生的生命,一個嶄新的生活。

聖靈充滿
陶恕在教會認識了他的女朋友、也是他後來的妻子艾達。艾達的媽媽凱特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凱特告訴他要讓聖靈充滿,必須在禱告時屈膝在上帝面前,並且向自己死,聖靈才會充滿你。在後來的一天晚上,陶恕和凱特一起跪在沙發前禱告時,他就感到被聖靈充滿。之後,陶恕回想生命當中的失敗經歷,令他對上帝的心意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他很會看人,有著敏銳的屬靈直覺。他能發現錯誤、指出錯誤,並糾正錯誤。他的行動總是及時、果斷,他可以不用術語,就把別人錯誤的觀點分析得很透徹,無論是寫作還是講道。他說他的事工,哪怕是最細微的事,所成就的一切事情都源自他被聖靈充滿的那一刻。
陶恕見證了《聖經・以弗所書》五章18節所說:「乃要被聖靈充滿。」惟有聖靈充滿,我們的事奉才會更有效。聖靈幫助我們勝過罪惡,能過聖潔的生活。

饑渴得飽足
陶恕其貌不揚,身材矮小,一頭茂密的烏髪,腳穿高幫搭扣皮鞋,配細長的黑色領帶。他的穿著在芝加哥顯得比較土氣。但會眾很快被他的講道深深吸引,而忘記他寒酸的外表。他總是穩穩地站在講臺後面,極少四處走動,也不手舞足蹈。他講道時語氣平穩,情緒穩定。語言簡短、準確、寓意精深、氣勢恢宏。他擅長通過措辭加強語氣,強調重點。他注重教導屬靈原則。他的嗓音和語氣很有魅力,內容能使會眾饑渴的靈性得飽足,讓大家覺得很新鮮。

與上帝同在
一般講員在講道中會嚴謹的解釋經文含義,技巧性的總結經文要點,但是陶恕會直接帶著聽眾一起進入到與上帝的同在之中,這就是他講道的目的,他的終極目標。他有一種能力能使聽眾在上帝話語的光照下自我反省,如果你真的想要認識上帝,就會愛他。但膚淺的人不會喜歡他。

有選擇地讀書
他愛讀神學、歷史,哲學、詩歌、文學等方面的著作,他鍾愛古籍,特別是早期教父和基督教神秘主義者的著作。在所有的書中,《聖經》是他眼中最尊貴的,也是他讀得最勤的。它有40餘種版本的《聖經》,希望能夠借助辭典和經文索引,弄清所有有爭議之詞的辭源和含義。他花了大量的時間背誦經文,對《聖經》爛熟於心,因而也能準確地應用經文。陶恕認為,每個傳道人都必須培養「有選擇地讀書」的習慣,提高語言能力。
透過閱讀這本《陶恕傳》,使我更加想了解他其他的著作,如《渴慕神》、《認識至聖者》等,想知道他是如何向神禱告,也向他學習如何領會神的話語,尤其要學習他內心深處對神的追尋和渴慕,用禱告中得來的能力作更有效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