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托兒福利與教會角色

2018年9月
費偉華傳道

澳大利亞是福利國家,看病有全民醫保(Medicare),老年人有老人金(Pension),沒有房子可以申請公屋(Public Housing),托兒服務有托兒津貼(Child Care Subsidy)。澳大利亞也是生活成本高的國家,尤其是悉尼、墨爾本等大城市。由於生活成本高,特別是買房或租房的負擔重,許多年輕媽媽希望回到職場,通過工作貼補家用,但昂貴的托兒費用又讓媽媽們在外出工作還是在家帶孩子之間進行著艱難的抉擇。

聯邦托兒津貼
2018年7月2日開始,聯邦政府開始了新的托兒津貼政策。根據該政策,總津貼額由三個因素決定——家庭收入、托兒機構種類、津貼小時數。
家庭收入基本決定了津貼比例:津貼百分比隨家庭收入的上升而逐漸減少。低於$65,710時,托兒費的85%會由政府支付;當收入超過$65,710後,每上升$3,000,政府津貼便會下降1%,直至達到$170,710;在$170,710至$250,000時,托兒費的50%會由政府支付;當收入超過$250,000後,每上升$3,000,政府津貼便會下降1%,直至達到$340,000。
托兒機構主要分為托兒中心、家庭托兒服務、課外托兒服務等三類。政府補貼上限按照每小時計,托兒中心服務為11.77澳元、家庭托兒服務為10.90澳元、課外托兒服務為10.29澳元。雖然這意味著政府將為托兒服務提供巨額補助,但在華人較為喜歡的熱門地區,有的托兒中心的收費基本每天要130-140澳元,市中心等一些區域每天還超過170澳元,所以家庭仍有很大的托兒費用支出。
津貼小時數是根據父母的工作時間估算的。簡單來講,父母工作時間越長,孩子需要托養的時間就自然會變長。
按照這個政策,如果媽媽全職上班,津貼小時數相應增加,但津貼百分比卻因家庭收入增加而減少了。全職媽媽可能要將收入的1/2至2/3用於支付托兒費,尤其是把孩子放在悉尼市中心、北岸、東區和內西區托兒中心裡的家庭。

老人幫忙照看
針對托兒費高企,華人家庭最常見的方式是請國內老人來幫忙照看孩子,夫妻雙方上班。這樣孩子有親人照顧更放心,又可晚些上幼兒園,經濟方面會寬鬆一些。還有的華人家庭選擇讓孩子每周去兩、三天幼兒園,其他時間由老人帶,周末則自己帶。
由於帶孩子很辛苦,老人或媽媽們都很喜歡圖書館或者教會所開設的幼兒遊戲小組(Play Group)。遊戲小組一般是上午一、兩個小時,期間有唱歌、跳舞、手工製作、講故事和早茶時間,既讓孩子鍛鍊動手能力和群體社交能力,又減輕了老人或媽媽的辛苦。

教會積極參與
華人教會要盡可能發動教會的力量來開設遊戲小組。遊戲小組不僅為孩子結交新的夥伴提供了機會,讓社區裡的家長或老人彼此認識,同時給教會傳福音提供了絕佳的平臺。筆者所在教會的牧師太太曾在幾位熱心姐妹的協助下開設了遊戲小組,每周都有二、三十個家庭帶孩子參加,每年都有好幾個人,因為這個活動接觸福音,進而相信接受主耶穌。如果教會有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以及一些有愛心、樂意服事又身體健康的50-60歲左右的姐妹,開設遊戲小組是積極參與傳福音的好方式。
眾所周知,悉尼的托兒服務仍然供不應求,往往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報名。如果基督徒商人能夠在這個領域參與,既服務社會,也可以通過在托兒中心分發福音單張、開設《聖經》課程等方式,向未信的華人同胞傳揚主耶穌的福音。